第2270章
到时候,没有足够能力的皇帝,要如何对付已经发育完全的世家?
难道还能重蹈乾元帝的覆辙吗?
“区区报纸而已,应该没有你说的如此眼中吧?”
蔡冒挑眉。
酒楼之行并不算顺利,毕竟他也拉不下那个脸,到百姓身边听他们谈论关于报纸的事。
大多数内容,都是车夫转述的。
而车夫也没多大的见识,不知道蔡冒实际上想要听什么。
所以就挑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听,最后传到蔡冒耳中,就变成了华国周报里面写了一个很好看的小故事,可惜没有后续。
小故事?
那不就是和话本子差不多的东西吗?
蔡冒顿时失去了对于华国周报的兴趣。
甚至还有些瞧不起那些对于华国周报如此上心,积极讨论的人,觉得都是一群不求上进的废物。
“大人,这事可没有您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下官这里刚好有一份华国周报,不如您先看看呢?”
邹康猜测,蔡冒能说出这话,定然还没有看过具体内容。
好在他出门的时候随身携带了报纸,不然还真不好解释这东西到底有多大的威胁!
蔡冒接过报纸,随意扫了两眼,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起来。
首先,就是报纸中记载的时政问题。
或许最早的时候,朝廷颁布什么命令也好,传递信息也罢,甚至是用来教导学生,使用的都是文言文。
这是因为记录文字的材料成本比较高,能记录的位置也比较有限。
为了更加高效的传递信息,只能将文字尽可能地缩减,又能清晰的表达意图。
这就造成没读过书的人,根本无法理解这些文字的含义。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纸张的出现,其实文字传播的价格已经没有过去那么高昂。
为何大多数时候,朝廷颁布法令,以及各种公文,依旧都是用那种百姓难以理解的文字描写?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出于利益!
百姓看不懂?
没关系,当地的官员自然有解释的权力。
至于要如何解释?
当然是怎样说对自己更有利,就怎样说!
这种做法,几乎已经成为了朝堂的风气,愚弄百姓,为自己谋取利益。
他们只是将朝廷的政令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解释一遍而已。
就算错了!
那只能说他们理解错了。
皇帝也不能因此来找他们的麻烦,依言定罪。
可现在,情况则完全不同。
华国周报的出现,政令以白话的方式传播,那么就少了许多可以操作的空间。
能识字的人都能明白,朝廷的政令到底是什么意思。
官员又该如何钻空子,从中取利?
这还只是普通官员担忧的问题,作为礼部的官员,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普通百姓都变得懂事理后,他们以往高人一等的骄傲和身为礼部官员这种身份所带来的优越感,荡然无存了!
这才是邹康和蔡冒最不能接受的一点啊!
“大人,这华国周报绝对不能推行下去,哪怕下官这官不当了,这东西也绝对不能继续存在。否则,我等将毫无地位可言,以后这天下。。。。。。”
邹康表情严肃的说道。
蔡冒沉默。
他似乎又回忆起与白朝阳的对话。
这,到底是谁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