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朱元检这么说,其实是因为焦勖和汤若望虽然根据毕懋康的燧发枪进行了改良,但不管是宋人,还是毕懋康他们研发的火枪所用弹药,都是球形弹丸。这种弹丸在发射时很容易变形,而且碰到坚硬的物体必然会散开,威力自然就大打折扣,连稻草人身上的甲胄都打不穿。
如果换成火药制成弹丸,那包裹火药的材料也需要重新调整,将士们所用的铠甲自然也要升级。这是一连串要解决的问题,而火雷等物如果也换成火药,其实跟火枪所用弹丸是一样的道理。
“其实你们做的已经很好了。”
朱元检见众人情绪有些低落,连忙出声安慰,“只是咱既然要做,那就得做到最好。”
“咱是在想,如果将以前所用的铅丸内部掏空,装上火药,那弹丸由火枪催发射出后,能造成更大的伤害?再者,这火雷以前装瓷片、铁片等物的也可以保留,只是要再弄一种装火药的。”
“不管是火枪射出,还是这种火雷爆炸,能够穿透敌人的铠甲,就能给他们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极大的降低敌人的抵抗以及兵力。”
“。。。。。。”
众人聚精会神听着他说话,很快便也都反应了过来。
焦勖凝着眉头,思索道:“陛下的意思,臣明白了。”
“也就是说,臣和汤大人接下来要做的是继续改良火枪,让他们能够连发,所用弹药换成火药。而火雷等物也要重新研制一批以火药制成的,且能随身携带?”
“陛下。”
不等朱元检点头,就见范景文若有若思道:“臣倒是记得,北宋时期有一种很便于携带的火器,叫震天雷。如果焦大人和汤大人能在这基础上改良,是不是就可以达到陛下想要的效果?”
震天雷?
听到这个名字,朱元检登时双眼放光。
震天雷他当然知道。
此物乃是北宋开宝八年攻灭南唐时所用,简单来说就是可燃烧弹丸的投石机。这种弹丸爆炸后声如霹雳,因此也叫霹雳炮。南宋时期的《武经总要》卷十二中提到的霹雳火球,其实就是如今地雷的雏形,是靠爆炸时的碎片让敌人受伤,致使敌方兵力大减。
而他朱元璋当年率兵下婺城,便有婺城人陶广义(婺城陶家书院山长,喜好钻研炼丹。一次炼丹事故后,转为试制火器。是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曾率弟子献火神器技艺,此后战事中屡建奇功,朱元璋给他赐名陶成道,封赏“万户”。
后世中很多的火器,譬如火箭等物多数都跟此人有关。历经数年改造,才有了如今戌字库里存放的那些东西,但最终因朝廷腐败却没能发扬光大。
“梦章果然是才富五车啊!”
朱元检由衷的赞叹,声音徐徐道:“咱能制成火药,那就能把它变成各种可用于战事的利器。咱的想法是可以结合震天雷和鞭炮等物,做出更便于运输和携带,且杀伤力极大的新式火雷。”
众人听到他这话微微一愣,王国兴却惊呼道:“那不就是大号的炮仗嘛!”
“对!”
朱元检连连点头,“就是大号炮仗。可这东西既然是要扔出来的,而且是扔到敌军里去,那肯定得有一定的重量,引线也要重新计算。不然,太轻的话可能会受到风力影响半途爆炸,引线太短也是如此,会给咱们自己造成危险。”
“这。。。。。。”
众人闻声纷纷陷入了沉思。
片刻后,焦勖忽然眼睛一亮,“陛下,您说的东西臣知道是什么了。”
“哦?那你。。。。。。”
“臣也已想到了。要是给炮仗外裹上铁片,或者铜片,再装上手柄便于扔出,只要控制好距离,或者是用弓箭。。。。。。嗯,弹弓?这些东西可以射出,那不是更好吗?”
“我觉得哈,这东西的体积手掌大小,末端是不是可以用竹子做手柄,刚好引线也可以藏进去,前头装火药的就用铁片和铜片裹上,那样就能达到陛下要求的重量和距离。。。。。。”
“。。。。。。”
一时间,众人纷纷讨论了起来,就连李若珪和王承恩他们也参与了进去。
朱元检见他们讨论的激烈,很是欣慰的不住点头。
“既然有想法了那就去做,咱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君臣几人又商讨了许久,焦勖和汤若望是信心满满,很快便又投入了改良研发的工作中。
“梦章,有你在工部咱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