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重生明末:朕,朱元璋再创大明盛世! > 第153章(第1页)

第153章(第1页)

第153章

可他也清楚,大明内乱的根源还是在朝堂。

而李自成和张献忠一日不死,这农民起义便一日不会停歇。

只是。

他对唐通到底还是不放心的。

这人没什么大才能,如今又被封了异姓王,如今追剿叛军巩永固倒是常有书信送来,奏报与军报中所言毫无差别,可唐通送来的奏报里却含糊其辞。

要说他这人五大三粗倒是能理解,但他为官数年,身为三军将领,却连最基本的用词都写的那么潦草,这不得不让朱元检怀疑他是有些飘了。

思索之下他立即修书一封,“王承恩,让人把这封信送给巩永固,切记别让唐通知道。”

“是。”

“等等。”

朱元检似是想到了什么,又沉声道:“让刘文耀带着兵出京去接调粮的人,若遇叛军,冥顽不灵者就地斩杀。”

“另外,着成德(字元升)来见咱。”

成德原名张成德,原籍山西霍州,其父成文桂入赘怀柔高姓人家,遂改籍为怀柔人。他乃崇祯四年进士,授滋阳县知县,但因和温体仁交恶,被诬陷逮捕入京,杖六十戍边,居戍所七年。后来监察御史詹兆恒举荐,担任如皋知县,后擢武库主事。

(《明史》记载,明灭,成德闻帝崩,痛哭,持鸡酒奔东华门,叩拜皇帝遗体后,全家自缢殉国。顺治十年下诏搜集明末殉难忠臣,成德被追谥为介愍公,表扬其耿介直爽,悼其忠勇可嘉。)

这武库司主事虽然只是六品,但武库司是专门负责武器研发、生产和储藏的地方,其中有很多猫腻,同样也是兵部油水最大的。

要是接下来想彻查兵部,那个性刚介、清操绝俗、疾恶若仇的成德,便成了朱元检的首选。

然。

成德还没来得及入宫,李若珪和孟兆祥以及大理寺卿凌义渠倒是来了。

“陛下。”

李若珪进殿后立刻将锦衣卫审讯张凤祥的结果说了个大概,末了又道:“他拒不承认粮价上涨之事跟他有关,而张府管家王福也不承认此事。但锦衣卫已经找到张凤祥藏起来的银两共十八万五千三百七十一两,金银玉石无数,请陛下过目。”

“十八万两?!”

朱元检是万万没想到,一个前工部尚书竟贪了这么多!

尤其是那名录上详细记录着的田产和地产,单张凤祥一人除了京师的田产之外,在东昌府老家竟就有房产七处,田产竟有五百多亩!

可实际上,大明初期他便已明确各阶官员的俸禄,虽说官员俸禄较前朝比较低,但当时的京师在应天府,紧靠着江南鱼米之乡,那是赋税重地,粮食充足,俸禄自然无忧。

后来朱棣迁都后国库捉襟见肘,因而常常发不出俸禄。又因还钞大法贬值严重,多数官员入不敷出。但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人对当官趋之若鹜,主要还是因朝廷对官员的政策。

比如免除徭役、税收等。就连官员身边的人‘柴薪皂隶’和‘马夫’的工资,都是由朝廷承担。正是因这些优待条件,加上为官者手中权力,便也有了许多不可言说的收入。

比如嘉靖时期内阁首辅徐阶,他就是当时江南最大的地主,产业之多到骇人听闻的地步。家中田产便有多达二十万亩,其他行-贿索-贿更是不计其数。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如今,朝中官员想要权利,又想活着,贪-污受-贿便已成了常态。

只是这张凤祥的老家东昌府,虽说那地方地势平坦,耕地面积较多。可土地关系着国家税收,而他张家一家就占了良田五百多亩,那百姓们种什么?吃什么?

朱元检气得握着册子的手都在抖,“好好好!”

“好一个兵部尚书!好一个齐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