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百官求见?”
朱元检闻言顿时面露疑惑的,“不是才退朝,他们又来做什么?”
话虽这样说,但他还是让王承恩把众人领进了殿中。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一进殿中立刻纷纷跪地叩拜,但见方岳贡等人还在殿中,顿时有人面色变得凝重。
看来,传言应该是真的。
陛下真的打算以朝廷的名义开设钱庄和商号!
思之此处,于是便有头铁的大臣站了出来,面色凝重道:“陛下,臣听闻陛下想要方尚书与内阁诸臣议开商号和钱庄之事。”
“臣曾任户部右侍郎,对户部诸事十分了解,是以臣想请陛下收回成命!”
嘶!
随着他话音落下,殿中顿时一片吸凉气的声音。
虽说他们确实是为此事而来,可谁又敢把这话堂而皇之的问出来?
那特么不是找死吗?
一时间,所有人都默不作声地看向了朱元检,都在等着帝王的回应。
可同时,他们心里却又满是担忧和惧怕,生怕帝王跟之前对付杨汝成一样,盛怒之下让锦衣卫把他们查个底朝天。。。。。。
然而。
朱元检在听到这些话的时候,眼间快速划过一抹诧异后,随即朝说话那人看了过去。
“哦?那你倒是说说,此事为何不可行?”
这人,他当然有点印象。
他叫王鳌永(字克巩,号蘅皋,又号涧溯),如今任通州巡抚。
此人乃天启五年进士,曾任湖北宜城县令。在宜城为官期间,他清除恶吏、抑制豪强、改革规章制度,使百姓得到安定。又针对当时赋税繁杂、财务负担过重的情况,事先筹划,做好准备,以应付急需,尽量避免劳民伤财,使百姓无烦扰之苦。
可以说是个为国为民做实事的干才。
而王鳌永最突出的政绩,也并非是在湖北时,而是后来在户部任职期间。
他先是被擢升为户部主事,期间他处事极其严谨,核查宣化和大同抚赏,清出冒领的白银共四十二万两,后来还监督山海关清核新饷,查出管仓官员贪污米六万石、豆九万石,全部归公。
且,在任户部右侍郎时,听取了当时户部主事蒋臣的建议,重启了宝钞法,设立内宝钞局(明代崇祯年间官方设立督造纸币的机构)。之后他擢升为刑部按察司佥事,后又升为都察院佥都御史,提督军务。
但当时的兵部尚书乃是杨嗣昌,杨嗣昌因之前张献忠犯兴安时王鳌永为驻防将领,而杨嗣昌为督师。可杨嗣昌此人好自用,总是错失良机。王鳌永便多番劝解于他,可他非但不听还上奏弹劾王鳌永,因而两人之间有龃龉。
也是因此,王鳌永被罢官回了原籍。但崇祯十五年春家乡大灾,王鳌永当时被罢官在家,他把仓里粮食全部拿出,救活饥民无数,这之后他被重新启用,任通州巡抚。
而他为官期间上疏37件之多,多数是为民请命。如《恭抿赈饥民疏》《官兵劳苦难民疏》《地方荒残情形疏》等,都是要求上官拨款和动员当地乡绅出粮救济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