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8章
“陛下,臣要推举之人乃是昌平总兵李守鑅。”
丘瑜略作思索,而后恭声道:“陛下容臣细细道来,李守鑅此人,臣与之有过多次交集,深知其才能品行。”
“其一,他久历沙场,实战经验极为丰富,面对各种复杂的战况都能沉着应对,绝非那等纸上谈兵之辈。先前亦曾成功击退敌军,还趁势追击,斩获颇丰,尽显其军事指挥之能。”
“其二,李守鑅对军事调度颇为精通。他懂得如何根据不同的地形、兵力情况来合理调配资源,让麾下将士各尽其职。在昌平总兵任上,他从未出过差错,足见其治军之严谨。”
“其三,李守鑅为人正直,且极重情义,在军中威望颇高,深受将士们的爱戴。他对待麾下将士如同手足,平日里关心士卒的生活疾苦,将士们有什么难处,他都会尽力去解决,故而将士们都心甘情愿追随于他,愿为其效死力。”
“其四,他对北方的局势一直颇为关注,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地理形势、军事布防等诸多方面都有深入了解,并非两眼一抹黑地前去赴任。”
“是以,臣以为他若前往蓟州担任总兵,定能不负陛下所望,担起守卫蓟州之重任。”
朱元检听闻此言微微皱眉,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深知这蓟州总兵一职的重要性,关乎着大明北方边境的安危,不容有丝毫差池。
王鳌永,是京营诸将中的佼佼者,在军中威望颇高,麾下将士对其也颇为信服,其统兵作战的能力自是不容小觑。
唐通作战经验丰富,只是有时行事略显莽撞,而蓟州如今局势复杂,不仅要面对外部的军事威胁,内部的诸多事务协调也至关重要,这莽撞的性子怕会生出些不必要的事端。
再看这李守鑅,正如丘瑜所言,他在昌平总兵之位上展现出了不凡的治理军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行事稳重,懂得权衡利弊,能在复杂的局势中妥善应对各方关系。
朱元检思索良久,权衡再三后终于缓缓开口。
“既然如此,这蓟州总兵一职,便交由李守鑅担任吧。望他能尽快赴任,整饬军务,严守蓟州,保我大明北方边境太平。”
众人听闻皇帝这般决定,虽心中各有想法,但也只能闭嘴。
此事既定,朝堂上的气氛稍稍缓和了一些。
可众人都知道,如今这大明面临的危机可远不止这蓟州的边患,内有流寇作乱,外有建奴虎视眈眈,可谓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朱元检紧接着便与众人商议起流寇之事。
他刚一提起这个话题,朝堂上顿时又喧闹了起来,众人心中诧异不已,不少大臣都觉得流寇如今已是强弩之末,经过之前的几场大战,早已元气大伤,短时间内难以再掀起什么大风浪了。
当下最应该担忧的,那自然是要南下的多尔衮,以及他背后的建奴。
毕竟此前祖大寿、李国桢这些在大明军中颇有分量的将领投降后,对大明而言打击是巨大的,军心士气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建奴的势力却愈发壮大,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随时都有可能挥师入关,直逼京师。
可朱元检对他们的说法却并不赞同,他面色凝重地说道:“众爱卿,切莫小瞧了这流寇。那多尔衮说不定在收到探子的消息后,不管是从何处入关,最终的目的极有可能和当初的流寇一样,想要围攻京师啊。如今居庸关、山海关、皮岛虽还在我大明的掌控之中,可咱们也得派兵牵制,以防有变。而京师刚刚才跟流寇打完一场大战,不过四个多月的时间,哪里还能再建立起来一支强壮的兵马,去对抗他们呢?”
朱元检说到这儿顿了顿,末了才又接着道:“况且,此次跟随多尔衮南下的,除了那洪承畴之外,还有范文程。”
范文程。。。。。。
众人听到这个名字瞬间又都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