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烛火跳跃。韩执并未休息,他摊开一份空白奏疏,提笔蘸墨。苏轸洗完澡轻轻推门进来,看到了韩执坐在桌子旁边,便是走过去。
“官人还不歇息?”苏轸问道。
韩执落笔,同时说道:“正好闲来无事,想着给官家上一道奏疏,陈明清理积案之缘由、方略,以及立案追查陈太素渎职废弛公务之事。”
“先打个底,免得明日朝堂之上,被某些人抢了先机,混淆视听。”
“那陈太素渎职,是为何事?今日听李婶说着,官人大动干戈,究竟是多大的贪墨案子?”苏轸坐在一边,问道。
“非是寻常贪墨大案,而是积压了整整十年的沉疴旧疾!是堆积如山的民冤民瘼!”韩执一边写,一边说道。
“他身为大理寺卿,执掌天下刑狱之重器,却任由这闸门淤塞、朽坏,让无数像刘氏这样微末如尘的苦主,最后一丝希望在这冰冷的衙门深处彻底熄灭。这不是一般的失察,这是系统性的渎职!”
苏轸听着他这般说,也是把目光放到了桌上的奏折本上:
“臣龙图阁直学士、大理寺卿韩执谨奏:为陈明大理寺积弊深重、渎职废弛情状并请旨立案追查、清理沉疴事”
也不知道写了多久,整个房间似乎都安静了不少。他抬起头来,想松一松脖子。
目光所及,苏轸正倚在床边,一手有一下没一下地轻晃着摇篮,另一手执着书卷,烛光映着她沉静的侧脸和微微低垂的眼睫。摇篮里,两个“小冤家”睡得正酣,出均匀细小的呼吸声。
他无声地站起身,走到摇篮边,俯身凝视着两个稚嫩纯净的睡颜,伸出手指,极轻极轻地碰了碰小西瓜胖乎乎的脸颊。小家伙在梦中咂了咂嘴,无意识地蹭了蹭父亲的手指。
他直起身,顺带抽走了苏轸手中的书卷。苏轸抬眼看他,一时之间还没反应过来。
“夜深了,八娘。”韩执提醒道,“该歇了。”
苏轸越过他的肩膀,看向了桌上——一本被写好的奏折就放在桌上,安安静静的。
“好,那就歇息吧。”
晨鼓余音未散,大理寺内已人声鼎沸。正堂被临时征用,十几张长条桌案拼凑在一起,上面堆满了按年份、案由、苦主籍贯初步分拣捆扎的卷宗。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纸张的霉味、新墨的刺鼻气息和汗水的酸气。
国子监律学生、开封府老吏、代笔行的账房抄手混杂一处,埋头于浩如烟海的文卷。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低声核对案情的交谈声、搬动沉重卷宗的沉闷撞击声交织不绝。章询穿梭其间,额角冒汗,嗓子已有些嘶哑,不断协调着人手和案卷流向。
韩执大步踏入正堂,目光锐利地扫过这片繁忙景象。他径直走向隶左司主事,对方正捧着一本厚厚的总册,神色疲惫却不敢松懈。
“进展如何?”韩执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嘈杂。
“回寺卿,”主事连忙躬身,“已按您的要求,将天圣八年至皇佑三年积压卷宗初步分拣完毕。”
“按年份十捆,按案由分‘田土争讼’、‘钱债纠纷’、‘盗抢斗殴’、‘官吏失职’等十六类,按苦主籍贯分京畿、京东、京西、河北、河东等九路,皆已造册。”
他递上总册,“此乃总目及初步标注积压原因之册,然……标注清晰者不足三成,多数语焉不详或仅书‘待查’、‘待议’。”
韩执接过总册,快翻看。册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案由、年份、苦主姓名和模糊不清的“积压原因”
他指着其中一行:“天圣九年,京东路曹州,佃农周大壮状告豪强刘德海强占田产、殴伤人命案。积压原因:待议?”
隶左司主事低头:“回寺卿,此案卷宗内仅见地方报备文书及苦主诉状,大理寺内部无任何议处记录,故只能标注‘待议’。”
“待议十年?”韩执合上册子,声音没有起伏,“传令——”
“凡标注不清或‘待议’之卷宗,单独列出。原经手推官、录事、评事,无论现任何职,身在何处,一律牒文召回大理寺问话。十天之内不到者,按渎职论处,着有司缉拿。”
“是!”主事额头渗汗,立刻应下。
“寺卿!”章询拿着一份新到的文书快步走来,脸色凝重,“御史台刚送来的公文。”
韩执展开一看,是几份弹劾奏章的抄本。内容大同小异:
指责他“骤登高位,不谙旧章”,“擅启积年尘案,扰乱法司”,“更以追查前任长官为能事,形同构陷”,“复征召市井贱役、太学未冠书生翻检刑狱秘档,坏朝廷体统,泄刑狱机密,其心可诛”等等。
落款是几位御史和几位韩执连名字都陌生的朝官。
“动作倒快。”韩执将抄本随手递给章询,“全部归档,列为‘干扰办案’证据。”
“归档?”章询一愣,“不理会吗?寺卿,这可是弹劾”
“弹劾怎么了?弹劾我我就不干了?”韩执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章询,“怕个屁啊,有人粉你,就肯定有人黑你。”
“之前干别的事情的时候,我什么时候没被弹劾过?”
章询看着韩寺卿那副“天塌下来当被盖”的混不吝模样,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把劝谏的话咽了回去——是啊,从查张茂则开始,弹劾就没断过,这位爷什么时候在乎过?
估摸着,韩执在赵祯的眼里,就类似于一个听话但是略带叛逆的孩子,只要不真捅破天,官家或许乐见其成。
“是!属下明白!这就归档!”章询收起那份抄本,转身就要去办。
“等等。”韩执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玩味,“拿回来。”
章询不明所以,赶紧递回。
韩执重新展开那份抄本手指在“泄刑狱机密,其心可诛”一行上重重敲了敲,仿佛嗅到了猎物的气息。
“章询,”他抬头,问道:“你刚才说,这些弹劾奏章的抄本,是御史台‘送’来的公文?”
“是,寺卿。按惯例,弹劾涉及重大事项或三法司主官的,御史台会抄送一份至被弹劾者所在衙门,算是‘知会’。”
喜欢北宋,开局娶走苏家八娘请大家收藏:dududu北宋,开局娶走苏家八娘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