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兀的话,令赵洪范怔,不知道话从何来。
“你前番说忠顺王做的对,虽然你人微言轻,到底也传了出去,知道你说过这话的人不少。”
王亢眼神里充满了羡慕,继续说道。
“我听闻一丝风声,忠顺王可能要调离辽西,掌管三大营,如果他老人家得知你的话,必定会重用你。”
“啊。”
赵洪范又惊又喜。
惊得是忠顺王调离辽西,那辽西怎么办。喜的是,如果真能入如此大人物之眼,自己的仕途必定一帆风顺。
当年。
忠顺王极力挑衅金江镇,不受朝廷的支持,反而不少大臣弹劾忠顺王。
唯独赵洪范不这么认为,他说忠顺王做得对。
他认为怕的不是造反的金江镇,而是能隐忍至今的金江镇。
以金江镇的实力,平辽侯能忍得住野心,全力以赴的开拓地盘,展自身的力量。
这等胸襟,赵洪范认定,此人必定造反,并且造反之日,就是动摇山河之时。
“你觉得平辽侯真的会造反?”
王亢没有理会赵洪范的欲言又止,转而询问此事。
平辽侯十余年来,一直秉承周制,从来没有向朝廷跋扈,又拉拢了大批的勋贵。
甚至不少的文官,都为其张目。
有尾大不掉之势,但无桀骜之实,是靠着实打实的战绩,靠着功劳走到今日。
这等形势从古至今也有。
例如大宋折家将。
大明黔国公府。
大周锦乡侯府。
折家将世代镇守西北,黔国公府世代镇守云南,锦乡侯府世代镇守辽西。
很多人希望,平辽侯世代镇守金州。
一代不如一代,总有朝廷接管的那天,折家将,黔国公府,锦乡侯府不都如此么。
而平辽侯不负众望,从来没有违逆朝廷,导致更多的人,认为应该安抚他,而不是逼反他。
当然。
同样不少人,认为平辽侯是大患,例如忠顺王。
还有眼前的赵洪范。
王亢想听听赵洪范的解释。
“平辽侯必反!”
赵洪范坚定的说道。
“现在反,金江镇为我大周之大患,日后反,金江镇为我大周之掘墓者。”
赵洪范希望所有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他很绝望。
前任登来巡抚,竟然为金江镇说话,为金江镇大开方便之门。
他敢反对吗?
自己一个小小的把总,连和其说话的资格也没有。
像这种人还有很多。
据他所知,致仕归乡的前任山东右布政使,也是偏向金江镇的封疆大吏。
还有贾府,史府,王府……
随便拎出一个,都是他仰望的对象。
直到忠顺王出现,才使得他松了口气,但是结局让他惋惜。
他赵洪范生在大周,长在大周,承蒙皇恩,世代食君之禄,与国共存亡。
朝廷积弊,当治。
但是家国不能亡。
王亢不说话。
看上去没有变化,实则内心激烈的碰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