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了几日。
整个金州的头头脑脑,齐聚大厅,共议大事。
左支使林如海,右支使顾道初,朱文判官,邓章推官,乌良营田。
吏,户,工,刑四科主官张达基,王昊,蔡文,邓章。
海外司司长郑国良,兵备司主官陈恒,巡道司主官戴国伟。
左司马谢友成,右司马陶杰,衙推乌顺。
军情司主官贾鉴。
众人围绕长桌而坐,正前方是一张大舆图,上面标示了几处藩镇的示意图。
年轻的薛蝌从奴儿干,以优的考核评语,调回了节度府,哪怕是打压他的第二镇也无话可说,稽查使王宣认可了他的能力。
三年一大考,能获得优的审核结果,王宣并没有出手更改评语。
此次有他主次会议,是提拔重用的前兆。
金江镇的富强,是众多人才之功,对于人才,唐清安向来不问出身,只要有功绩,必定给予重报。
此举才是上位者的素养。
不论其他人如何思量,甚至有人认为是他对王子腾的回报等等,唐清安没有理会。
“第一镇主力留在归化城,面对的是无粮的牧民,受粮食之困,刘节制调节东部蒙古出粮。”
“第二镇因为入侵了载宁平原,和朝鲜军生了冲突,对方一触即溃,虽没有太大的伤亡,但恶了汉城两班,除了找武节制讨要说法,也派了人来金州。”
“第三镇因为三年的修生养息之策,如今到了收尾阶段,已开始强化操练,收拢军心,需要时日方能恢复战力。”
娶了媳妇,生了孩子,老婆孩子热炕头,美好的生活,很多老兵舍不得离开。
又不是金江镇存亡之刻,不少的老兵没了动力。
薛蝌语气变重。
“第四镇的九千联军在日本国内大败,形势危急,九州生了民变,第四镇询问是出兵日本国内,还是出兵九州?”
四大军镇的摊子铺开,各自都在扩张,许多问题积累下来,到了今日爆。
也不算是今日爆,只是把最近的大难题,都汇聚起来,让大佬们商议最终的决策。
第一镇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放不放权给刘承敏。
如果刘承敏说服东部蒙古成功,加上解救漠南蒙古之功,他在草原的威望将达到前的高度。
众人各自都私下向将军表露过担忧,最终的决定还是将军。
唐清安一言不。
刘承敏的问题,并不是新问题。
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领军在外的统帅,他的能力越高,战功就越大,威望同样将会变高,获得下面人的服气。
人心的难控,谁也无法保证。
但是唐清安并不是很担心,除了相信两人的兄弟之情,更对自己的威望同样有信心。
金江镇是他亲手建立,加上对军镇的控制,镇使和稽查使两职,就是对节制使的制衡。
有风险,但可控。
唐清安当众说道,由刘承敏放手施为,为金江镇拿下一个稳固的蒙古。
势弱的右翼蒙古必须扶持,不能任由左翼蒙古吞并,那才是埋下巨大的隐患,而金江镇无粮千里运去右翼蒙古,只有靠刘承敏自己的手段。
众人见状,没有人在出面反对。
“第二镇关于朝鲜的问题,由唐晏乾做使者,带领使团亲往朝鲜,面见朝鲜国主。”
唐清安如此说道。
吃下来的地盘,他是不会让出去的,否则对不起前线血勇奋战的将士们。
但是如何顾全大局,就是上位者的责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