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余来惨遭军祸不断,民不聊生,十不存一,遍地狼藉,地区破坏殆尽。
大量的日本民妇跑到第四镇偏师驻地求收留,赶都赶不走,只能任由其在营地外搭建棚户区。
重回战国的日本。
国内的兵力,破天荒的过了两三百万,不但对农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也让各地大名的实力越来越强。
加上这些年的天灾。
后果就是日本人口急下滑。
很多地方已经无人烟。
仿佛一个失控的火山,破坏力惊人,对外同样也是巨大的威胁。
只凭第四镇还剩八万的兵力,还真不够看。
本来兵员就复杂,且是新军,战斗力虽过了日本普通大名的实力,却比不上幕府大军。
而且普通大名搜刮领地人口,手里足轻扩充到上万甚至数万,随便几个大名,合起来兵力就过了第四镇。
日本可是有几百个大名,虽然经历江户幕府三代的撤裁,仍然还有两百余位大名。
日本的形势,唐清安已经彻底无可奈何,没有了控制的招数。
第四镇。
已经是唯一的手段。
孤悬海外,唐清安顾不上。
眼前国内的事,已经牵扯了他全部的精力。
「你们的计划我看了,立足流民军与我军的差别,认为流民军根基不稳,直接突袭贼王。」
唐清安看向谢有成,还有身边的朱秀。
「计划很好,只要打败贼王,河南各地必然反叛,让流民军四分五裂,落入战略上的被动。」
「但是。」
唐清安提醒他们。
「你们可别小看了那个新王,他手里的精锐士兵,敢战程度可能不弱于我们金江军。」
金江军的前身,根基是从游击区,经历多年的战火成长起来的。
然后由军学堂的毕业生逐年的补充。
变成了一支高文化水平,又具备实战经验的军队。
新王所在的流民军,文化水平可能不如金江军,但是实战经验,还真不比金江军差。
历史上的流民头子李自成,是犯了战略上的错误,给了对手可趁之机。
如果他集结手里的精锐,带领主力抵达山海关,鹿死谁手还真不一定。
那时候的李自成,可只带了少部分的老军,更多的是新加入的杂牌军。
仍然把大明最精锐的关宁军打败,却又被后面突袭的后金军打败。
后不后悔?
李自成当然后悔。
他战败的时候,自己手里的老军主力,被他派去河南湖广各地,与其他流民军抢地盘。
后面几年他太顺利了,等入了京城,控制不了贪心,想全要。
既想要拿地盘,又想要一战而决关宁军。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犯了大忌。
以史为鉴。
唐清安可不敢赌现在的新王会犯李自成的错误。
十万金江军。
可是金江镇十余年来的成果。
长驱直入,一举击溃新王,可得全功。
但要是遇挫,形势可就危险了。
而军司的战略又太过诱惑。
只要击败了新王。
那么留给金江军的,就是整片空白的华东地区。
其余的流民军失去中枢,威胁不了完整的金江军,要么归顺,要么被消灭。
而且流民军中,目前很多本身就是地方乡民民兵,或者边军摇身一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