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五百六十七章 东王的野望(第2页)

第五百六十七章 东王的野望(第2页)

如果是前前明朝的朱棣事例倒无所谓,就怕像晋朝的八王之乱,败坏了国家。

“藩国与国内相隔数千里,地广人稀,如果这都能对国内造成威胁,说明国内制度不堪。”

唐清安不置可否。

西伯利亚有多寒冷,人口才多少。

九州国还要面对日本本土的形势,更不可能抽身国内。

至于吕宋和麻那里。

更是数千里之遥远,想要威胁国内,至少要在海军方面强过大顺帝国。

以大顺国如今的体量,可谓是天方夜谭。

海军还不是陆军,能有各种奇迹,纯粹比的是国力。

至于西疆。

后世的人口,经过国家大移民,也才只有三百余万而已,而且路途艰难。

想以四藩动摇中国,各方面条件都极难满足。

但是割据的风险是有的。

不过那时候,唐清安也所无所谓了。

鸡蛋不放到一个篮子里。

当四个藩国里全部是汉人人口的时候,反而对中华文明是有利的,更加的经久不衰。

所以移民的事,唐清安不但要督促同意,还要大力的推动。

“如果一户百姓现在有田五十亩,生了三个孩子,分家后就是一家十余亩。”

唐清安慢条斯理的说道。

作为开国之君主,文治武功凡,他的底气太足,没有人能放在他的眼里。

“三代之后,这户富裕的百姓,就会沦为贫民。”

人口的增长,而田亩没有变化,也没有新的产业吸引过剩的人口,那么人口增长带来的不是实力。

不但会降低经济水平,减少内需,大量的贫困人口,也会导致积弊的产生。

番薯和玉米加入了轮作,为人均增产了九十斤,让人口的增加带来了实力。

但这还是不够的。

至少唐清安不满足。

有番薯和玉米,大顺至少五十年内没有忧虑。

不过他喊出的可是国强民富。

所以要更多的田亩,因此设立四藩。

开始推动煤矿业展工业,因此可以吸收更多的就业。

三个儿子。

一个留在当地,一个去加入其它产业,一个去外藩种地,这才是长久的治国之道。

人口扩充了三倍,才能让国家的实力也随之增长。

否则只增长人口,只会让国家越来越弱。

唐清安举得例子,说服了内阁。

而且内阁也反对不了眼前的皇帝。

他的威信太高了。

……

百姓们故土难离,很多人不愿离开家乡出去闯荡。

那么怎么解决呢?

强制的手段并不好,反而会天怒人怨,只有利益上的诱惑,才是最好的。

利是不变的。

人人都追求。

“移民四藩的百姓,每户分田五十亩,三年不缴税,由藩国提供耕牛,粮种,农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