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又是一路跟随着崇祯来到了御花园。
崇祯微微叹气道:“爱卿,辛苦了!朕明白爱卿的苦衷!心系我大明!如今东南乱不得啊!”
杨嗣昌微微欠身,“皇上圣明!如今正是秋粮征收之际,边关将士要吃饭,河北山东战乱之后要赈济!如果此刻东南乱了,北伐营战斗力之强悍!江北四镇虽然人数占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真把苏南逼急了!东南必将动荡!实在不是我大明之福啊!”
崇祯咬牙切齿道:“苏南,真自问待你不薄!封侯拜将!极尽殊荣!没成想你还是个狼子野心的家伙!”
杨嗣昌从怀中掏出一本折子,“皇上,这是苏南上的请功折子!”
崇祯一惊,“请功?请什么功?他疯了还是傻了?”
杨嗣昌尴尬道:“折子说有两万流寇冒充南京卫军突袭北伐军营,被北伐营一举击溃!”
崇祯彻底暴怒,“这个不要脸的小人?打败了朕的南京卫军,还特么的来这一套?异想天开的要请功?这他么的是在跟朕耀武扬威!怎么滴?打了朕的卫军,还要我封赏他不成?还是说让我捏着鼻子承认朕的卫军就是流寇?”
杨嗣昌看着气喘吁吁的崇祯,有些复杂的道:“皇上,若是不想东南乱,恐怕真的捏着鼻子认了!”
崇祯瞪大眼睛看着杨嗣昌,不由得浑身颤抖,“他是我大明的臣子,我是大明的皇上?这是侮辱朕!朕绝不可能接受!”
主辱臣哀!
杨嗣昌与有悲戚!
深呼吸后,“皇上!如今内忧外患,有些时候不得不忍辱负重!以待来日啊!”
崇祯疯了一样,“来日!来日!朕继位已经十三年了!大明还是这般积弱不堪!朕自问勤勉节俭!为何朕的将士江河日下,满清鞑子欺负!李自成张献忠捣乱,如今苏南更是侮辱朕!朕受够了!什么狗屁来日!朕现在就要下旨江北四镇开动,讨伐苏南!”
杨嗣昌沉稳的道:“若是江北四镇再败了呢?”
崇祯一震,“怎么可能?江北四镇加起来有十二万大军了!!”
“满清鞑子回师的时候,可是有七万人!皇上自问江北四镇十二万厉害还是满清鞑子的七万厉害?”
“那是苏南使了诡计?黑火药的功劳!”
杨嗣昌摇头,“击溃南京卫军两万可是硬碰硬的野战吧!一个冲锋,两万卫军就溃不成军!江北四镇去年也接到了勤王圣谕!结果呢?过了淮河就是山东的江北四镇居然还没有远在杭州的北伐营先到!鞑子肆虐山东半年之久!江北四镇可曾有过一战?况且!”
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份折子,“这是孙传庭的上的请罪折子,言之凿凿的说苏南还有将近五千精锐还在战场一侧埋伏!未投入战斗,只是为了避免同胞相残!四百北伐营就可以让满清鞑子闻风丧胆,那数千呢?打不打得过都不敢跟鞑子一战的江北四镇呢?”
崇祯傻了,“难道,朕贵为天子,就奈何不了苏南这个国贼么?”
杨嗣昌摇摇头,“无论苏南示威也好,沽名钓誉也罢,起码现在苏南依旧偏安杭州一隅!并未大张旗鼓的造反!也许是他羽翼未丰,也许是他真的不想反!但是臣深得皇上厚爱,怎会看皇上如此被人羞辱?臣请圣旨,领五万秦军南下!”
崇祯一震,想起刚才满朝文武的怕死的没有一个敢替自己分忧。如今这个最信任的文臣毅然挺身而出!
眼圈都有些微红,“杨爱卿,你让朕说什么呢。。。。。。。。。”
杨嗣昌毅然道:“做臣子的若是让一国之君受辱!那这臣子也该死!皇上且听臣细细说来!”
“爱卿,但说无妨!”
“皇上拟两道旨意,一道是臣领秦军南下湖北讨伐张献忠部!一道让苏南也即刻从杭州起兵经江西入湖北配合微臣剿匪!苏南若是抗旨不尊!那臣就立即领五万秦军入山西直插杭州,皇上再命江北四镇南下,会和二十万大军南北夹击,雷霆万钧之势一举铲除此贼!”
崇祯听得眉开眼笑,“爱卿果真高见!杭州临海,朕再命福建水师断去苏南这贼子的后路!三面合围,看他往哪里跑!”
杨嗣昌颔首,“没错!皇上高见!”
崇祯哈哈大笑,“杨爱卿真实朕的股肱之臣啊!”
杨嗣昌听得头皮发麻,上一个被崇祯称作股肱之臣的高起潜被苏南在正阳门下千刀万剐了!
这个股肱之臣的称号太不吉利!不要也罢!
崇祯慢慢收敛笑容,“若是这苏南听从圣旨,起兵北上剿匪怎么办?”
杨嗣昌阴恻恻的道:“皇上,臣手里有五万秦军配合张献忠部十几万流寇还杀不死那几千北伐营么?”
崇祯面色一愣,继而一喜,“杨爱卿,如此为朕分忧!这份忠心朕决不辜负,你我君臣二人来日方长,此番南下,爱卿一定要保重身体。朕还要依靠爱卿共襄国事,重复我大明往日荣光!河清海晏!万国来朝的盛世!”
杨嗣昌赶紧一躬身,“臣愿意肝脑涂地,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崇祯顿时豪气丛生,大喝一声,“笔墨伺候!朕要赋诗一首!为杨爱卿壮行色!”
“盐梅今暂作干城,上将威严细柳营。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