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分出来的书虽然有足足45本,看起来数量不少,实际上每本的厚度依旧不可小觑。
因为只是初步拆分,两人只是用相对笼统的方式将书分出来,还有很多地方完全可以更细化一些。
就比如最上面的这本《教育心理学》,里面所涵盖的内容就足足覆盖了学生从启蒙一直到脱离学校进入社会的所有阶段。
按照这个世界的教师评定方法,不同学段的老师只需要研究学习自己所负责的学段就好了。
而这样的问题还不止存在于教育心理学这一本书上,几乎每一本都可以这么分。
虽然这么一样样地分下来,书籍数量还是特别多,但至少已经像是师范学校里学生们本硕七年的教科书的数量了。
只是书确实是分了个大概,怎么和教育局的人说还是一个问题。
他们这边这么全面的资料,一看就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整理出来的东西,也不是学校里的这几十个老师能够总结出来的。
阮星回自然也知道这个情况,不过她空闲的时候已经想好了。
所以当初步整理结构出来以后,她就拨通了师友逸的电话。
这两个多月,师友逸每周都要给她打个电话问问情况。
阮星回每次说的都是快了,马上,不远了,但每次都没有一个准信儿。
足足半个学期都过去了,师友逸都忍不住开始怀疑,阮星回不会是在糊弄他吧?
就在他终于忍不住,想要到学校实地考察一下情况的时候,阮星回突然一反常态,给他打了电话。
接到电话的时候师友逸刚刚结束了一场会议,回到办公室后还没有来得及稍作休息。
原本这个时候接到电话他应该是不耐烦的,可是他看见了来电显示。
顿时那一丁点的烦躁也消失不见了。
“阮校长啊!你可算是舍得给我打个电话了!”
电话刚一接通,师友逸半是埋怨半是开心的话就说出了口。
阮星回也知道自己鸽了他那么久,怨气肯定是有一点的。
不过她现在手上有书质,不怕他生气。
“资料整理好了,随时可以办新一次的交流会!”
阮星回这边给师友逸打电话,阮父那边也没有闲着。
他们新整理出来的书里,父女两人一致认为那本《教育心理学》最为重要,也更能惠及各个年龄段的学生。
所以在综合判断后,两人决定先将这本书细化拆分,弄出一本《中学教育心理学》来“交差”。
这些书是不可能一次都拿出去的,两个月的时间搞出来一本,已经是很快的速度了。
阮星回这边打电话,那边阮父就已经动手开始整理资料,随时准备交差。
果然,阮星回这边刚刚说过资料整理好了,师友逸就在电话另一头拍着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