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 第163章 食品厂招工风波(第2页)

第163章 食品厂招工风波(第2页)

“厂长,这次招工可能要复杂了,”周如意小声通风报信,“人事科之前把招工启事贴在咱们厂的告示栏里,没贴在厂外,其实就是想优先招职工家属的意思……”

叶满枝笑道:“优先招聘职工家属不是挺正常的嘛,又怎么了?”

“如果尽快组织招工考试,应该没什么事,但牛厂长一直没回来,咱们招工的消息慢慢传到了厂外,有人把咱们告到了市劳动局,说咱们暗箱操作,搞小团体主义。”

叶满枝讶然问:“真被人告了?”

“真的!”周如意说,“今早牛厂长刚来上班,就被喊去市人委了。”

叶满枝:“……”

很多人一听说哪个单位只招本厂职工子弟,就觉得其中肯定有猫腻,比如给领导送礼啦,内部走关系啦,有萝卜坑啦。

叶满枝没上班之前也有过类似的想法。

可是,她当了街道副主任以后,渐渐就理解了各单位优先招聘厂子弟的原因。

这其中不乏走关系的可能,但是站在企业领导的立场考虑,招聘本厂子弟确实更方便。

一方面大家知根知底,身家背景好调查,政审比较容易。

另一方面,国营单位职工的住房都是单位分配的,企业在这方面的压力很大。

本厂子弟大多跟父辈住在一起,挤一挤总能住得下,不至于像新来的职工那样,闹着让厂里解决住房问题。

而且厂子弟对本厂的归属感和认可度更高,综合考虑几方面的原因,企业领导当然愿意优先招聘厂子弟。

不过,城里各大单位连续好几年精简职工,很少有单位会面向社会进行招聘。

今年食品厂一次性放出二十个正式工指标,怎能不让人动心?

因为这些正式工指标,牛恩久跑去市里挨批,直到午饭时间才返回厂里。

而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人事科将招工启事贴到厂外的布告栏上。

只贴三天,三天以后进行招工考试。

叶满枝下班后特意去厂外的布告栏前看了一眼,等她好不容易找到那张启事的时候,当场就笑了出来。

那布告栏上花花绿绿的,之前贴过的各种大字报并没有被人撕下去,粉的、绿的、蓝的、红的,各种颜色的大字报都有。

不知是人事科哪个大聪明想出的办法,这张招工启事所用的纸张规格很小,黄底黑字,被人贴在另一张黄底黑字的大字报上面。

底下那张大字报的标题还明晃晃露在外面呢!

不留心观察的话,很难发现那里新贴了一张招工启事。

叶满枝心说,老牛虽然挨了一上午的批评,但是积极认错,死性不改呀!

……

告示只贴三天,纸张又那么小,很多人都觉得当天来报名考试的人肯定不多。

然而,食品厂的考试在上午十点开始,叶满枝早上九点去上班的时候,厂门口的那条人行道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了。

本厂职工也好久没见过这番阵仗。

糖果车间的几个工人,一边骄傲地走进厂大门,一边嘀嘀咕咕。

“不是只招20人吗?怎么来了这么多人?这得有两三百人了吧?”

“城里好长时间没有这么大规模的招聘,来的人肯定多呀!而且咱们食品厂的福利多好啊,谁不想进食品厂当工人?”

食品厂属于轻工业,除了仓库那边的搬运工,车间里没啥重体力活。

而且很多人觉得食品厂工人跟饭店厨子一样,不缺吃的。

工作轻松、环境好、福利待遇高,有些岗位还能偷吃几口,这样饿不着的工作,就是时下顶顶好的工作了。

“除了20个正式工,还有30个临时工名额呢!现在这种情况,能当个临时工也行呀!我家那边的街道干部又开始挨家挨户做动员了,让没有工作的青年去农村劳动。”

有人接话说:“我闺女的年纪差两岁,要不然我也让她报名参加考试,哪怕只是个临时工也行!等她中学毕业还不知道是什么光景!哎……”

这样的对话在食品厂各处不知上演了多少次。

叶满枝混在人群里听着大家的讨论,目光不停睃巡,很快就找到了正在跟人高谈阔论的四哥。

她走过去,将人喊了出来。

四哥见了她就笑道:“呦,叶厂长,上班挺早呀!”

“这都快九点了,早什么呀,”叶满枝带着他过马路,找个没人的地方交代道,“哥,今天来考试的人太多了,人多嘴杂,你可别跟其他人说你跟我的关系。”

“嘿嘿,咱爸已经叮嘱过我了,不让我到处说。”

四哥在这种事上还是有几分小聪明的。

如今的正式工作多难得呀,尤其是食品厂这样好单位的岗位。

他要是凭自己本事考上了,却被人说是走了妹妹的关系进厂的。

不但影响来芽,连他的工作也未必能保得住。

这会儿不能太嘚瑟,就得闷声发大财。

叶满枝信不过四哥,但对老叶还是很信任的,她笑问:“哥,你笔试准备得咋样?”

“就那么回事吧!”四哥背着手说,“我把主席语录都背下来了,还默写了好几遍,咱爸说,要是遇到了不会答的题,就挑个主席语录写上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