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 第237章 吴峥嵘 吃了价值125块的鸡蛋(第4页)

第237章 吴峥嵘 吃了价值125块的鸡蛋(第4页)

“叶局,我听说缝纫机厂想合并自行车三厂,有这么回事吗?”

“那是缝纫机厂一厢情愿的,”叶满枝摆手说,“我不赞成将自行车三厂合并过去。”

“对啊,这不是瞎扯吗?自行车三厂的效益没有缝纫机厂好,但也没到亏损的地步,没必要合并。”

自行车是紧俏产品,但滨江的自行车产量其实并没那么高。

照着上海的永久、凤凰,还有天津的飞鸽,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不过,不跟这些名牌相比的话,滨江自行车的产量,在省内还是很亮眼的。

叶满枝答得很干脆,让对方放心,又亲自将这个大能耐送出了办公室。

等人离开以后,她独自在屋里转圈圈,思考着缝纫机厂的问题要如何解决。

何必能常年在市革委工作,与企业领导熟识是必然的。

他能听到合并的风声,八成是被自行车厂的领导找上门求助了。

叶满枝的确不想动自行车厂。

为了提高缝纫机的产量,就把自行车业务划分出去,这不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嘛!

唐占山就是想借着她立下军令状的机会,从市里占便宜。

缝纫机厂掏出一百多万,不但要拿到工业缝纫机生产线,还得合并一家临近的工厂。

这人可太会找时机,太会占便宜了!

叶满枝给自己泡了杯茶,反复思量着对策。

要想让工业缝纫机项目尽快收尾投产,目前看来只有两个办法。

一是由轻工业局拨款,作为技改资金,拨给缝纫机厂完成剩余建设。

二是将这条生产线交给其他工厂,由其他厂出资完成后续建设。

企业上季度的利润已经上缴了,轻工业局这会儿其实是有资金可以调拨的。

但叶满枝不想把技改资金拨给缝纫机厂。

缝纫机厂资金充足,还没到需要上级拨款的地步,其他工厂比他们更需要技改资金。

再者,这次“大战一百天”的任务,由五个局长、副局长共同完成。

而大部分固定资产投资无法按时交付,都是被没钱闹的。

她是一把手,如果带头给企业拨款,那其他副局长索性也不用想办法了,大家都拨款,都走捷径呗。

是以,不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叶满枝不会轻易给那些烂尾项目投钱。

她得逼一逼自己,也逼一逼几位副局长。

至于将工业缝纫机生产线交给其他工厂,叶满枝想着就叹了口气。

哎。

真那样干的话,就把人得罪死了。

从根儿上讲,这个项目本就该由市财政拨款,说好的全额投资又出尔反尔,五百多万的建设资金,像挤牙膏似的,挤了五年还没挤完,这是市里不占理。

缝纫机厂白忙了五年。

如果真把这个项目交给了其他厂,缝纫机厂的领导保不齐会被气晕过去。

叶满枝不想把事情做绝了。

……

为了唐占山给她出的难题,叶满枝反复权衡了好几天。

实在是没有头绪,导致她每天下班都要去射击俱乐部打几枪。

然而,在她为缝纫机厂操心的时候,人家厂里却私下活动,打了她一个措手不及。

周一去市革委开会,她被彭静云在会后单独留了下来。

“缝纫机厂的同志来市里给我汇报过工作,他们厂想自行出资扩大生产规模的想法很好,市里还是要尽量支持的。”

叶满枝心头一跳,隐隐感觉不太妙。

唐占山不会真想把自行车三厂合并过去吧?

怕什么来什么,只听彭静云说:“自行车三厂的情况我做过了解,在技术工艺上与缝纫机有重合的地方,但产值不太高,要是能让自行车三厂转产家用缝纫机,其实也是好事。”

叶满枝故作疑惑地问:“彭主任,您是想把自行车三厂变成另一个缝纫机厂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