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故事本身没有多麽惊心动魄轰轰烈烈,更多是平淡如水。但这并不能妨碍它成为一部好的爱情片。
当然,导演把画面拍得很美,那种带一点点雾霾感的色调非常适合这部电影的氛围。有几个调度也做得很棒。
尤其是第一次卡罗尔开车带着特芮丝去她家做客时的在隧道里的那段镜头。几乎通过镜头语言完美地还原了小说中特芮丝怦然心动时的所思所想。
两个演员被拍得很漂亮,凯特饰演的卡罗尔高贵优雅,雍容华贵,茉莉饰演的特芮丝又足够的天真纯美,让人完全不怀疑角色的所有动机,包括很多看上去过于浪漫而有些脱离现实的举动都变得足够合理。
但苏菲依然认为托德最大的功劳是选中了对的演员。
尤其是茉莉。
苏菲可以轻易想象另一个成熟的女演员出演卡罗尔的样子,莫妮卡·贝鲁奇,蒂尔达·斯文顿,查里兹·塞隆甚至自己。坦白的说卡罗尔的角色弧远不如特芮丝丰满。凯特也更多是凭借她本人的魅力和荷尔蒙在填充这个角色。
但特芮丝呢?一时半会,苏菲还真的没有办法想出另一个有这样足够脆弱,足够柔美,出演傻白甜又不招人讨厌的气质并且还有足够演技的女演员来替代茉莉。
更何况她的表演非常的成熟,即使电影里缺少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华彩段,茉莉本身也选择了更内敛的表演方式,但胜在真挚动人富有感染力。
她又从头开始看起了这部电影,一边看着一边暗自点头,茉莉的眼睛里是有光和爱情的,两个女演员在当初拍摄的时候,或真或假,但这种完全出自本能的爱情是一定存在的。
苏菲又点燃了一支香烟。她思考着如果自己要分别为两位女演员选择一段影後时刻,自己会选择什麽。
凯特,不用说,应该是卡罗尔和侦探对峙或者在和丈夫争抚养权的一段,都是爆发力比较强的戏份。
茉莉的表演似乎有些太过平淡,全片也没有什麽太过爆发性的戏份,但仔细回想起来,可圈可点的时刻太多了。
或许是特芮丝在商场里初见卡罗尔,眼神中有小鹿似的单纯与惊艳。
或许是特芮丝在餐厅里,有些笨拙地学着卡罗尔的样子抽烟喝酒,一直偷偷看着卡罗尔,时不时低下头偷笑,依旧有单纯和游离在外的不谙世事,却很明显能看出她已经对卡罗尔动心了。
或许是特芮丝应邀去卡罗尔家里做客,明显看出她对卡罗尔心醉神迷,这一段导演的拍摄手法也加分不少,有很多从特芮丝视角拍摄的镜头,很好的表现了那种晕乎乎的陷入爱情的心境。
或许是特芮丝和卡罗尔出去旅行,太明显了,她就是一个沉醉在爱情里的女孩子。
或许是卡罗尔不辞而别之後,一长段特芮丝坐在车上然後回家的独角戏,一句台词也没有,但是从眼神里,可以明显看出失望,不解,悲伤,以及最最重要的,和之前的所有戏份区别开的,突如其来的一丝成熟。
或许是特芮丝偷偷给卡罗尔打电话。这一段看得苏菲心都要碎了,凯特也演得很好,那种隐忍和理性与感性之间的纠缠拉扯。
但茉莉演得更好,一共只有三句台词,动作,表情,眼神全部都是戏,有些哽咽,有些心碎,表情有些变化,好像短短几分钟,又重新度过了在滑铁卢市的一整个旅行。
或许是影片最後,已经明显成长的特芮丝下定决心从俱乐部冲出来重新去找凯特,在一整个嘈杂的,喧闹的,眼花缭乱的餐厅里,几乎是直觉式的看见了凯特——就像是当初在商场时初见那样。
但茉莉的眼神明显不同了,她依然炙热的爱着卡罗尔,也更加坚定的爱着卡罗尔。
想到这里苏菲才发现,茉莉的演技哪里时平淡,她只是太像真的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特芮丝,太真实了,所有细节都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了观衆。
短短的两个小时中,她不像是在表演,而像是真的生活在了电影中,度过了特芮丝的一段人生。
苏菲也看过茉莉之前出演的电影,《悲惨世界》,《依然爱丽丝》和《鸟人》,这些电影里茉莉都表现得很好,是富有灵气的值得栽培的优秀新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