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告则官不究。这是自来的道理不假,但你们别忘了,如今有人告了。一但闹大,朝廷一定会出面管,尤其是告到福宁公主面前。你们莫不是以为这位福宁公主是个好性子?”想当年朱福宁尚且年幼,对上唯一的兄长裕王,那也从来没有後退过半步,裕王在朱福宁手里吃了多少亏,别人不知道,夏言是知道的。
但嘉靖并不认为朱福宁有错,相反,对裕王越来越不喜。
唯一的儿子又怎麽样,当皇帝的说不喜欢你就不喜欢你,你能如何?
而朱福宁这个人。。。。。。
“关乎一国大事,江南乱则天下乱,福宁公主只是公主,她在陛下身边多年,也算是见多了朝堂上大大小小的事,不会不懂规矩。”
所谓规矩,不过是大家相互不揭底,但凡不想让对方死,绝不提他们都发现了什麽不法之事。
“什麽是规矩?大明朝从来没有一个公主参政,她呢,早些年已经出面代陛下传诏,参与内阁之事。更是敲打衆臣,以令内阁中的大臣这些年不得不把心思放在正事上。严嵩都要畏她三分,因为她,我们一家子没死成。你告诉我,什麽是规矩?皇家立下的规矩才是规矩,我们的规矩是规矩吗?”夏言眼中闪过愠怒,一字一句的质问,他们莫不是以为朱福宁年轻就好欺负?
嘉靖对朱福宁这些年是越发赞不绝口。
裕王都没有参与内阁事务的机会,可嘉靖让朱福宁参与了。
内阁拟票,司礼监批红,这些事都会经朱福宁的手。
好像朱福宁什麽都没干,但又好像什麽都干了。不会有人以为这是皇帝一时兴起随便放一个人到江南来吧。
哪怕一开始会这样认为,朱福宁在江南闹出多大的动静了,还有人以为朱福宁不足以为惧?
反正夏言是没有半点轻看朱福宁之心,他最盼望的莫过于有人别着朱福宁的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夏家动了,朱福宁此时在船上,与黄守中道:“无论夏家有何举动,立刻来报。”
“是。”有些计划朱福宁绝口不提,但也是有人明白的。
而当朱福宁又安静起来时,各地却不安静了。
夏言让儿孙们赶紧查查哪些田地是强买强卖的,一经查实既给人还回去,夏家这样一还,不知怎麽的传扬得满江南都知道了。
与之而来有人告夏言状的事也传扬出来。
江南里有多少人家被强抢了田地的?
若按市价还没有人那麽悲愤,偏偏不是。
各家官绅谁家还没有仆人的,官有官的人,商有商的人,地痞流|氓也有他们的人。
应对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人。对付平头百姓,就得让地痞流|氓来。
值得一说的是,这各家放印子钱的事也是各有各的手段,一但钱还不上,不好意思,家里的田啊地啊,宅子啊,该抵就得抵,谁也别想跑了。
官商本就沆瀣一气,再加上连地痞流|氓都有门路,基本上那一家子是求救无门。
惹上了哪一个地痞流|氓,不好意思,再多的家业也都没了。
对,这些人确实没有直接杀人害命,但夺人家财,这还求告无门,多少人家为此家破人亡。
可是这样一个世道受尽压迫的人太多,又全然看不到希望,无数人都麻木了。
现在这是怎麽回事?田地能还回来?
得知这样的消息,多少人为之振奋。
马上有人指出,那都是因为江南来了一个人,大明的公主。
这一位可是大明皇帝最疼爱的公主。
之前的赵王知道吧,把河堤炸了的那一个,这位公主直接把人杀了!
所以,这位公主在江南。江南闹出的所有案子,公主都会过问。再不是从前那样没有人管的时候了。
有冤有屈的,都趁早在这个时候寻公主去。
如此一来,可见朱福宁所在的驿站挤满了人,一个个受冤受屈的百姓都跪在驿站前,求朱福宁为他们主持公道,现如今的他们能够相信的人只有朱福宁。
朱福宁站在二楼的窗前,望着聚集越来越多的百姓,眼中闪过让人无法忽视的光芒。
“瞧着底下的这些百姓,你们作何感想?”朱福宁提问,身边的人,黄守中,李新成,何公公,齐源,都不禁目光落在外头的人身上。
“有多少人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