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一个个读书人战战兢兢的来了。
“太|祖毕生都在惩贪,你们都有所耳闻。而这一回,是百姓杀贪官。你们都是读书人,既为未来的栋梁之才,让你们来这一趟,是让你们看看清楚,这就是你们将来欺民的下场。百姓所求不多,不能吃饱穿暖,你们就别怪他们手下无情。”
是的,张居正这个主意真不错,看看当贪官,不把百姓们当回事的人将会是什麽样的下场。再由朱福宁出面,定能让眼前这些人明白,民不可欺,一但当官的人太过,连活着的机会都不给百姓,别怪百姓们揭竿而起,叫他们自食恶果。
朱福宁的目光很冷,满地尸体,血流了一地,有人的鞋子上何尝不是沾了血。
未入官场,他们已经切身感受到死亡的气息。
对眼前的书生们而言,不管他们曾经受过什麽样的教导,有没有把百姓放在眼里,亦或者想成为一个什麽样的官,从此,他们都会记得眼前的一幕。
官逼民反。
民若反时,当官的再没有回头的机会。
朱福宁放着尸体,让一波又一波从各地赶来的人看到那些身着官服的尸体在地上,曝尸于太|祖陵前。
北京收到消息的人,急急忙忙让嘉靖出面,无非是让嘉靖赶紧把朱福宁叫回来。
嘉靖还真是叫了,可是诏书送达南京时,送诏书的内侍也有幸看到太|祖陵前的尸体。
以贪官祭太|祖,朱元璋若当真在天有灵,定十分欣慰的吧。
可是,那麽多的尸体,都是官,南京乱了吗?
没错,本能的,内侍想弄清楚南京乱了没有?
得到肯定的答案,没乱,好着呢!
可是,杀完官後,朱福宁又用在浙江的那一招,再一次提拔一批有用的宦官,甚至更将南京丶无锡丶徐州丶常州丶苏州丶南通丶连云港丶淮安丶盐城丶扬州丶镇江丶泰州丶宿迁这些个地方,特别让人整理它们的财政收入,而且下达嘉靖的诏令,从今往後这些地方直接将每年的收益上交国库,再不必交到南京转交国库。
这样的诏令拿出来时,张居正非常确定一点,在朱福宁到南京时,没有人给朱福宁送过诏书。
那麽朱福宁这份诏书从哪里来的?
张居正默念朱福宁指出的这些地方,这些原本都统一由南京收上赋税後再交上去的地方。
层层上交最後交上朝廷的到底有多少,张居正也是有数。
而现在嘉靖借朱福宁之手解决一批文官,同时也将这些财政分出去。
这些地方每年的财政到底有多少,其实仔细看看它们的地理位置以及各方面的发展便可知。
江南的赋税其实大部分是在这些地方的。所以分而治之。各地不仅是把钱分了出去,让钱少经许多人的手,同时朱福宁也在其中加了一些不同的政策,这些地区的官,都可以算是一方封疆大吏。
钱,权,自是无数人的追求,让他们争,让他们抢,自不怕他们再有机会合而为之。
张居正心惊不矣,对啊,南京再是铁桶一块又怎麽样,各自为政之後,他们再想联合在一起没那麽容易。
想出这个主意的朱福宁,了不起!
朱福宁得亏不知道张居正的想法,毕竟她纯纯属于借鉴。
做完这一切的朱福宁,也在张居正的提醒下让人把太|祖陵前的尸体收上一收。
对,朱福宁让人收了,放上几天,以便得到消息的人更多,亲眼看到的读书人也越来越多,相当的好!
朱福宁满意成果,也有功夫见嘉靖派来的人。
人,自然是司礼监的人,与朱福宁拱手道:“奴婢参见公主。”
宫中上下,没有一个人敢不对朱福宁客气,尤其朱福宁一次一次的重任宦官,让他们这些人可以出仕为官,更让宫中上下的所有宦官都感受到一种被人当成人看的认可。
“辛苦了。父皇让我回京?”朱福宁一眼扫过内侍手中的诏书。
“是,南京的事已经传回北京,好些大人闹得厉害。”内侍也不藏着,连忙把北京城内的情况告诉朱福宁,好让朱福宁有数。
朱福宁笑笑,跪下双手接过诏书,打开一看。
“行,南京的事安排得差不多了,既然他们想让我回京和他们当面吵一吵,回。”朱福宁看完诏书折了起来,并不意外在这个时候要回京。
张居正送信她要回,哪怕没有张居正送信的事,南京的事情闹得这般大,她肯定也是要回的。
“有什麽是奴婢能帮上忙的?”冲朱福宁一笑,内侍询问上一句。
“把你在南京看到的事,十万火急的传回京城,这把火烧得还不够大,需要再添柴才成。”有人愿意帮忙,朱福宁乐意得很,她要是出面,将来嘉靖可能会不高兴,自然是要请别人火上浇油才行。
“公主放心,奴婢一定把南京的事有多大搅多大。”虽然诧异朱福宁的要求,可朱福宁既然吩咐,他们照做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