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 第245章 第 245 章 为相三十一(第1页)

第245章 第 245 章 为相三十一(第1页)

第245章第245章为相(三十一)

一路上,文武群臣步履匆匆进了皇宫,到了太和殿,站定後喘口气的工夫,皇帝就来了,他今日起的格外早,叫人心中一咯噔:圣上今日莫不是有什麽急事。

一时皆噤声如寒蝉。

直到皇帝开口询问,鸿胪寺卿曾爱筇才底气不足地说道:“圣上,臣这两日在筹划庄王殿下的丧仪,臣以为,殿下在西北监军数年,期间兢兢业业,与戍守将士保了我大昭朝多年太平,于社稷有功,当以……太子规格入葬。”他说到後来,声音小得跟蚊子哼哼似的,音落,还下意识地朝沈持瞟去一眼。

耳朵尖的人还是听到了,他们也陆续望向沈持,心道:难道这是左相的主意借曾大人的口说出来,有人故意拔高声音说道:“曾大人想要让庄王殿下以太子规格治丧?”

也不知是蓄意挑事还是被惊到了。

沈持的目光岿然不动,只淡然看着手里的笏板,毫不在意那些各怀心思的张望。

皇帝坐在龙椅上砸吧了一下嘴唇,看了看沈持,却忽然目光转向曹慈,问道:“曹相以为呢?”

要不说曹慈是个老狐狸呢,皇帝一开口他就听出了眉目,花白的胡须微抖了一下说道:“老臣以为曾大人说的没错,庄王殿下功在社稷,臣跟曾大人想的一样,当以太子之礼安葬殿下。”

百官一听右相都表态了,七嘴八舌追忆庄王的好,那个不成器的大皇子萧承钧,在死後摇身一变,成了贤能仁德之士,不知在地下听了作何感想。

皇帝似乎很满意他的回答,最终说道:“嗯,那就继续由曾爱卿操办,各位爱卿若还想到别的,多少跟曾爱卿提一嘴。”

“是,陛下。”曾爱筇身上的汗终于落下去,再次暗暗感慨,还是沈相靠谱啊。

这件事说定之後,皇帝的脸色稍稍松弛,群臣吊在嗓子眼的心也放回到肚子里面去了。

而後,曹慈接着奏道:“陛下,自贞丰二十一年萧相致仕後,我朝关于各省的户籍人口丶田亩数等再未仔细摸排清查过,至今已达六年之久,要知道,我朝治下的大地主一向逃税成风,若长时间不清查,只怕不利于朝廷收缴税赋……”

“通过筛查,可以敦促各地知府想法子让治下的人口增多,”他摇头晃脑掉书袋,全然是忧国忧民的腔调:“为国之要在于得民多。民多则田垦而税增,役衆而兵强①……因而臣奏请案比。”

古代将户籍普查称为“案比”,此事办起来事无巨细,从县到乡,上至耄耋老人,下到总角岁以下孩童,逐一进行造册登记,内容很细,连身高丶相貌都要记录,叫做“貌阅”,为的是防止有成丁人口遗漏,逃避官府的税赋徭役或者征丁等事。一地的人口登记完之後,还要请驻当地的府兵前往核验……可以想象公务量之巨。

皇帝点点头:“要不是曹相提醒,朕几乎将这件事忘了。”说完,他睇了户部尚书秦冲和一眼,说道:“秦尚书,是该重新查一查了。”

秦冲和打了个哈欠,脖颈微微前倾,他年纪大了,一年比一年说话慢:“是,陛下,臣遵旨。”

皇帝又跟沈持说道:“以往都是左丞相主持,户部主理,各省大员详查,沈爱卿,你若有什麽不懂的,问曹相就是。”

沈持垂下眼:“是,陛下。”

怪哉,曹慈怎麽忽然提议这件事呢。沈持一时想不清楚他的用意,但听闻过这件事的繁琐,心中暗自叫了一声苦。

群臣又奏了些各自手头的事,皇帝一一听了,到点一挥大袖,命退朝。沈持跟着他从太和殿转到上书房,继续议事。

一堆堆朝政之事捋下来,累了个天昏地暗。已是倦鸟归林的旁晚时分,沈持走出皇宫後又被户部员外郎朱尧截住:“沈相,下官就重新造册户籍丶田亩的案比一事初略拟了个方案,想请您移步户部瞧瞧。”

沈持向远处望了望,舒缓眼睛的疲惫:“走。”走到路上,遇到卖羊肉汤的,朱尧说道:“沈相,要不吃个饭?”

沈持摆摆手:“算了,家里等着呢,你若是饿了就买点儿东西带到户部垫垫肚子吧。”朱尧还没成家,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朱尧小跑几步去买了两个烧饼夹肉又紧跟上来,嘿笑道:“让沈相见笑了。”

闻着喷香的食物气息,沈持更想回家了。快步走到户部,一眼瞧见籍册室内灯火通明,不少官吏留在那里整理丁口丶田地丶房屋丶牲畜丶赋役等资料,见沈持进来齐声道:“沈相。”

沈持点点头,跟他们寒暄几句:“秦尚书有何安排?”

朱尧说道:“今日早朝之後,秦大人命下官给各地发了公文,告知案比一事。”

“往年案比一次需花多久工夫?”沈持又问。

朱尧说道:“短则半年,长则一年。”

沈持:“……”有点磨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