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重逢你不知道吗?
修女名叫阿尔西亚。在她的指引下,苏间罗跟随她来到了维多利亚大教堂。
作为第一区标志性的建筑之一,维多利亚大教堂不是一般的有名,它从新教盛行那年开始修建,一年後竣工,是新教教徒最大的聚集地。
苏间罗上学的时候来参观过这里,也做过志愿服务。以至于他还记得,虽然这所教堂的规模不小,外观看上去大气恢弘,实际上却没有太多宗教元素的修饰,就像是只欢迎对他们的教旨和教义深信不疑的人一样,非狂热者无法在门内得到心灵上的宽慰。
阿尔西亚引着他进入大门,示意他找个空位坐下。追悼仪式已经开始了,一位他没见过的牧师正以沉厚的嗓音诵读《诺瓦书》的经典选段,祭奠逝者丶望其安息。
“逝去的人们,他们的灵魂绝不会随风消散,化作一缕轻烟抑或一撮尘埃……而将成为伟大事业最坚固丶坚定的砖瓦和基石。正是他们的牺牲,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我们相信,诺瓦自始至终都在等待,我们等待着奇迹再现的那天……”
苏间罗连忙在後排入座,然後才开始打量四周的情况。
和前段时间去过的威辛格教堂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所神殿内部没有故作神秘的彩绘,气氛也不那麽阴森。但维多利亚大教堂的空间要大上很多,信徒数量也更加可观,他坐在倒数几排的位置,放眼望去,前面尽是乌压压的人头。
虽说教堂内没有太多冗馀的装饰,但毕竟是个宗教组织,其中的宗教元素还是比较明显的,例如神殿正前方墙壁上巨大的图案——
青年盯着那面墙皱起眉,它在视觉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不得不让人多看两眼。那幅彩色图案画得略显繁复,但若在脑海中将它抽象成一个线条简约的轴对称符号,一个“沙漏”便水落石出。
他以前每次到维多利亚大教堂来,都会注意到这个有些神秘的符号。这个沙漏元素在教堂的其他部位也有所体现,却似乎没有什麽实际意义,新教的教义里也并没有对它做出关联介绍;可它的存在感又那麽鲜明,叫人在意。
关于新教兴起的历史,苏间罗记得很清楚。在他还在克罗玛尔上学的时候,原本籍籍无名的新教就像一颗新星那样,在整个宗教界冉冉升起,後来的规模更是超越了创世教等一衆教会,成为了整个亚尔诺最热门的宗教,听说空中联盟也有许多新教信徒。
平心而论,相对于创世教,他并没有那麽反感新教。尽管两家教会的信仰都与“至高无上的神明”无法脱开关系,可在珀西神和祂的子民的衬托下,新教的教义愈发显得稀松平常。
在苏间罗看来,同样是等待着弥赛亚降临人间,珀西神的子民只能跪地求饶,盼着神祇终有一天怒火将歇,或许还为此患上了斯德哥尔摩;新教的神则更符合普世意义上的救世主,教徒将“诺瓦”视作拯救人类的唯一存在,坚信祂能为深陷水火之中的人类带来新生。
只不过,“诺瓦”似乎不拥有具体的相貌和性别,甚至连是不是人形都是未知。新教流传在外的知名画作很少,其中的“诺瓦”形象被刻意模糊处理了,如雾里看花,只是一团难以辨认的暗色影子。
每次他看到那位画面上朦胧不清的神祇,内心都会生出一种奇怪的感觉。
难道他们还没找到“诺瓦”吗?
可神这种东西本来就不存在,要上哪里去找?苏间罗摇摇头,暗自打消了这可笑的念头,竖起耳朵去听牧师的祈祷,尽量在他的引导下投入这场祭奠中。
他不信神,可他对逝者的哀悼之心是虔诚的。假如人真的有灵魂,希望他们能走上一条不再痛苦的往生道路。
新教的仪式程序更为简洁,祈祷环节结束後没多久,衆人就唱完了赞美诗,由牧师的祷告和祝福收尾。
苏间罗却并不急着离开,好不容易来一趟,他决定在教堂里再转转,看看是否有什麽变化。
而且他记得,除了在祭坛附近存放经书的房间之外,维多利亚大教堂里还另有一间珍贵的藏书室,全部都是纸质书,其中不乏古籍。
最难得的是,藏书室里并不都是本教派的书籍,有些从灾前幸运地流传下来的书也储藏在里面,因此几乎可以称得上一个小型图书馆。
他以前就进去过几次,那时的牧师同他关系不错,可惜这次来已经换了人选——虽然就算没换,也不能再相认了。
希望对方不是出了什麽事才好。苏间罗默默地想着,登上二楼丶穿过长廊,果然看见了角落里那个熟悉的房间。
“门怎麽开着?”雪鸮好奇地问,“里面有人在?藏书室不是一般不对外人开放的吗。”
“不清楚,”他说,有些迟疑地靠近那扇大敞的门,“难道是出门的时候忘记关了?如果是那样的话,我就帮忙关一下好了。”
毕竟教堂里人来人往不能保证身份,有不少像他一样只是来参加仪式和参观的外人,虽说内部也有必要的监控设施,但丢了东西总归是麻烦事一桩。
雪鸮闻言咋舌:“这里的人怎麽可能犯那种失误!你过去看看,应该有人吧?”
待他走近,发现里面果然有人在。看背影是一名身形清瘦的棕发青年,他身上披着一件宽大的教袍,後脑勺的头发乱糟糟的,正蹲着整理书架,手中的书本不时碰撞在一起,发出啪嗒啪嗒的响声。
看起来自己的担心是多馀的,应该就是工作人员忘记关门而已。他正犹豫着要不要走开,那人却像是有第六感似的,朝着背後扭过头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