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敛财人生[综] > 第1210章 旧日光阴22三合一(第4页)

第1210章 旧日光阴22三合一(第4页)

四十个学员是吧?

行!培训班二十九个,再找十一个就凑够了。

可人家又说了:不行!得是一线的工人,要熟悉操作流程。这些人都不是一线的,肯定不行。

四爷就跟赵平建议:“他们上课少不了翻译,我们跟在边上,做翻译,也是一样听课。相当于他们多教了二十九个人。”

也对!

一天工夫选拔出四十个人出来,人家八个人每人带五个学员,手把手的教。

这个效果自然是很好。

终于觉得有点靠谱了。

林雨桐做了第二组的同步翻译。人家专家讲一个知识点,她给翻译一个知识点。

很快,林雨桐发现,这些人讲的都像是说明书上列举的东西。只有怎么操作,但为什么这么操作,其中的原理是什么,人家都不说的。

而且,不管讲什么,笔记本是不许带出教室的。

这是人家的规定。

车间的工人嘛,文化程度都不高。很多只能说不是文盲而已。就是这种程度,又是无实物只看图的理论教学。不管是翻译还是学员,都是一脑袋浆糊。

翻译人员基本能听懂,但他们本来不是一线的工人,对设备这类东西陌生的很。想象不出来怎么操作。而学员呢,要是有设备,许是一说,他们都能懂。但现在只这么看图解说,对不住,听不明白。更何况这里面也不是每个翻译都足够专业。翻译内容上肯定也有些出入。

学了两天,人家一考试,完蛋了,全考糊了。

厂里领导跟人家保证,一定会端正学员们的态度,叫他们好好学。于是晚上私底下开会,“你们怎么回事啊?你们知道国家请几个专家回来有多难吗?你们知道……”巴拉巴拉巴拉的,没完没了!

可就是再怎么教训,听不明白就听不明白。

有人就说:“叫我们把笔记带出来也行啊。”

人家肯定是不答应的。

林雨桐就觉得这些专家有些故弄玄虚,又不是讲原理一类的东西,只不过就是说明书,还有维修保养手册,怎么就不能带出来了。

四爷却说:“那是你不懂这一行……”只要有图纸,就能给复制出来。哪怕没有核心技术,可只要知道原理,离攻克它就不远了。

而一一五生产的都是跟军械有关的零部件,人家把控自然是严格的很。

四爷就算是学过机械,可不叫看图,不叫看实物,那也没辙。

于是,把人都召集起来,干什么呢?

偷师!

每个专家讲的,侧重点都有些不同。需要把这些都整理起来,形成系统的东西。

第二天开始上课的时候,大家都动了心眼了。身上装几页白纸,把白纸垫在笔记本的第二页。笔记本写满一页,就偷着把垫在下面的白纸抽出来,翻一页,再换一张白纸。

白纸上会留下印记,用铅影涂过去,就清晰可见了。

当然了,白纸能顺利的带出来,得需要翻译们协助。学员是不许带一片纸出去的,但是翻译却不会检查的那么严格。

晚上,人家专家的业余生活很丰富,苏瑾那些带着人跟专家联谊去了。

四爷和钱思远这些对技术懂的多的人,就留下整理资料。然后晚上过了八点,再从厂里借个办公室,挤在一起,重新学一遍。

吃的最透的就是四爷了,他就是教员。这课有时候会上到晚上十二点左右。

赵平带着洪刚这些厂领导在门外偷偷的看:“都说我宝贝咱们这些翻译人员,看看!没白宝贝他们。这不……效果出来了吧。”

效果不止是出来了,而是非常好。

等到安装设备的时候,不需要那些专家多指导,这些学员就能将它准确的安装起来,并且通过测试。

赵平还问四爷:“这东西……能复制吗?”

“有些工艺咱们达不到。”四爷说的比较客观,“但是……原理就是那么个原理,想要仿制还是行的。”

复制和仿制,一字之差,意义可不一样。当然了,出来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差距。

但只现在来言,能仿制,这就很了不起了。

赵平起身将办公室的门关了:“果真能仿制?有几成把握?”

“八成。”给了一个相对保守的数字。

赵平的眼睛都放光了:国内要是能自己生产这样的生产线,这不光是能自产自销,关键是还能出口一些国家换外汇。“这个事情,我要先汇报。”

当天汇报,当天就给了批复。

允许在保密的情况下,进一步研究试生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