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不明白赵官家要议未来何事?
赵吉说道:“未来,爱卿打来如何处置被官军俘获的那三万五千六百三十四人呢?”
童贯非常懂事地回答道:
“微臣谨听圣谕。”
赵吉一笑,试探地问道:
“都杀了?”
“呃?!”童贯一惊,但还没敢替那些乱贼求情。
“呵呵……”赵吉一笑,道:
“都杀了,可以省去不很多口粮啊!”
性巧媚、善逢迎的童贯立即恭维,道:
“官家圣明……”
赵吉却话锋一转,说道:
“对所俘获的三万余人匪军,都杀了,虽可暂时节省官府口粮,
然则,却陷朕于‘言而无信、背信弃义’之中。奈何?
都放回去吗?”
童贯立即奏请道:
“官家,怒臣考虑不周,但臣却要多一句嘴。”
赵吉道:“爱卿是朕的‘股肱’之臣,有话便直说,莫要客气。”
“臣童贯遵旨。”童贯说道:
“将所俘匪军尽皆无罪释放,却不能彰显朝廷法度,亦会让有想犯上作乱者,有恃无恐了。”
赵吉点了点头,说道:
“爱卿所思所虑,朕亦是如此思虑啊!”
童贯心中高兴起来,毕竟,擅于察言观色的他,是真的看出了赵官家跟他想法相同后,称赞他的话是真心的。
赵吉故意引导着童贯入坑,微笑着问道:
“童爱卿,有何办法,让这三万余名降卒,在没有改造好之前,不释放,又不白吃朝廷拨发下来的粮食呢?”
童贯沉思少许后,便回答道:
“臣认为,可以让这三万余名降卒,为朝廷服劳役,在此期间,再对降卒进行忠君爱国、守法当良民之教育,便不会让朝廷白白供养这些降卒了。”
赵吉又问道:“让其服何劳役?”
童贯答道:“西北边对夏国、北方对辽国之边防城池,皆可让这些降卒去之,加固修缮……”
赵吉摆手道:“不可。让那些降卒远赴西、北之地,朕怕像秦朝时出个大泽乡的陈胜和吴广。”
童贯看到自己的建议被驳回,他一时也想不出太好的办法,便拍着皇帝的马屁道:
“官家乃万世明君圣主,怎么可能会像暴秦那般在大泽乡出了陈胜和吴广的揭竿而起呢?”
赵吉一笑道:“刚刚平定方腊,堪比大宋朝的陈胜和吴广啊!”
“呃?!”童贯被赵吉给怼得哑口无言。
赵吉看到铺垫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便道:
“朕之意,欲让匪军降卒,依然留在东南之地服劳役。”
童贯立即奉承道:“官家圣明。如此,便可心让三万余降卒远赴西、北之苦,亦能省时省粮。
微臣愚钝,请官家明示,让那些降卒服何劳役,微臣好去速速安排。”
赵吉一字一顿,高声道:
“朕要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