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北宋:我成了赵佶 > 第一百八十章 寻得三物可封海王(第3页)

第一百八十章 寻得三物可封海王(第3页)

“当朕啃完了两棒玉米后,神仙又给朕献上了用成熟后的玉米煮成的米饭,朕品尝之,味道甚佳。

神仙又给朕献上了用成熟的玉米研磨成的面粉,熬煮成的玉米糊,以及或蒸、或烙成的面饼,食之皆甚好。”

童贯听得又不自觉地吧唧了两下嘴……

他好奇地问道:

“官家,玉米其杆长得那般高大,定要数年才能长成吧?

而且,玉米神似玉粒,必定精贵无比,亦会很娇贵,不会多高产吧?”

“哈哈哈……”赵吉一笑,道:

“神仙告诉朕:

玉米,为一年生草本作物。

实则,在温度、水分适宜情况下,玉米之生长周期,仅需要一百至一百二十余天。

且玉米亩产量,依据土地肥沃程度,可达一千或两千斤。”

童贯听得瞠目结舌,再次震惊!

他缓了一会后,才赞佩道:

“玉米可要比小麦与水稻,要高产太多了。

若我大宋,得到玉米种子,并广泛种植,岂不是可以增收数万万斤粮食吗?”

赵吉微笑着点了点头。

童贯遐想着,又说道:

“若是真如此,我大宋广泛种植玉米后,粮食增产,岂不是再也不会有饥民犯上作乱了吗?”

赵吉又点了一下头。

童贯好奇地问道:

“敢问官家,这世间何处,有玉米种子?”

穿越者赵吉知道,公元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发现了玉米,当年就把它带回西班牙。从此,玉米渐渐地遍布欧洲,遍布世界。

1531年,即明朝时,玉米最早传到我国广西,。在明代末年1643年为止,玉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余省。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对玉米的记载:‘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甘平无毒,能调中开胃。’

……

赵吉拨动着桌案上的地球仪,指着玉米的原产中美洲和南美洲,说道:

“爱卿记住了,玉米原产于此地。”

赵吉轻拨地球仪,转动到另一面,又指了一下大宋的东南沿海,说道:

“等童爱卿监造了出海远航的大船,便可选择我大宋这些沿海任意一地,出发远航了!为朕去美洲,寻得玉米良种。”

“臣童贯遵旨,定不负圣望!”

童贯嘴上虽然如此说,

但是,他一比对着大宋版图在地球仪上的大小,便已经大概知道,赵官家让他所去的美洲,距离大宋真的好远、好远啊!

……

接下来,赵吉又让童贯展开第二张画轴。

童贯将画轴展开,平铺在桌案之上,与玉米迥然不同的一片深绿色的藤蔓类植物出现在了画面上。

童贯看到,第二幅画上的那些平卧地面、斜上着生长的大约七八尺长的类似藤蔓的植物,长短不长着很多宽卵形的墨绿色叶片……

赵吉道:“朕在梦中此物,受神仙指点,才知道此物名为‘地瓜’,也叫‘红薯’。”

赵吉当然知道,如今的大宋朝乃于整个亚欧大陆都没有地瓜。地瓜最早传进中国大约在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

童贯对画上的地瓜这种农作物,充满了好奇。

他望着画上地瓜那些绿油油的叶子,便问道:

“地瓜,是食用其藤叶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