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吉知道,北宋开宝三年(即公元970六和塔年),当时杭州为吴越国的国都,国王为镇住钱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禅师,建造了六和塔……
赵吉在守塔高僧的陪侍下,皇子、宦官、亲从官的初拥之下,登上了共有七层近六十米高的六和塔……
此时,六和塔的七层任何一层,也不能有后来那位爱提字的乾隆所书的匾额。
赵吉在六和塔内的最高层,凭窗远眺,看到没有涨潮的钱塘江,浪潮层层,沙鸥飞翔……
赵吉扭回头,对守塔高僧,提醒道:
“此塔石木混建,小心火烛雷击。
各层常备水缸,以防塔被烧毁。”
“老衲谨遵圣训……”
穿越者知道,再过三年的宣和五年,这六和塔被烧毁了。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又重建了六和塔。
当然,赵吉也不道破天机,守塔高僧你若听朕的圣训,或许可以让此塔渡过一劫。
……
当日,游罢。
回到的临时行宫杭州府衙的梁师成,找了个机会,到府衙的后院,叫来十名心腹小宦官,道:
“咱家欲为官家在苏杭之地的宦官人家中,选出待字闺中的二七至二八美女,以充官家后宫。
尔等当秘密去办之!
争取在三日之内,办成此事,咱家必有重赏。
切记,如今官家忧国忧民,选美之事,万万不可扰民,亦不可强征硬夺。”
“小的,遵命!”
……
出游的第二日,蒙在鼓里的赵吉,看着身边的大宦官梁师成有些不对劲儿。
梁师成一副好像是遇到了什么好事,又不肯说出来的嬉笑表情。
赵吉率众,参拜了位于西湖西面的名刹灵隐寺……
……
出游的第三日,赵吉特意带上了杭州的七品及以上的地方官,去参观苏公堤。
苏公堤,即苏堤。
赵吉指着几乎贯通了整个西湖南北两侧的苏公堤,问向当地官员:
“苏公堤起始于何处?”
当地官员立即拜奏道:
“苏公堤,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
赵吉说道:
“朕知此堤是元祐四年,苏轼第二次来杭做知州时,见西湖草长水涸,葑田已占西湖一半,便上疏朝廷要疏浚西湖。
苏轼用朝廷给的一百道僧人“度牒”,采用以工代赈之法募民开湖,前后数年,用了二十多万人工,终于把葑草打撩干净,并用挖出的葑草和淤泥筑起了这条如今的长堤。”
杭州地方官听着赵官家的话,皆不住点头,深表官家所知甚多。
赵吉高声道:
“朕要告诉各位爱卿,苏轼为官不忘为民请命、造福一方。尔等皆要效仿之。”
杭州的当地官员,皆跪成一片,山呼道:
“臣谨遵圣训。”
“吾皇万岁万万岁!”
此时,跪在前列的梁师成,看到赵官家当众如此夸赞自己的生父,他心中对赵官家无比崇拜、非常感激……
当日,赵吉参观完苏公堤而回,梁师成告假半日。
他秘密派出的心腹十名小宦官,已经在杭州城及周边县城的官吏之家,精挑细选出来的一百名美女。
梁师成凭着在宫中当差多年,更见过美女无数的经验,以合乎赵官家喜欢的角度,认认真真地从一百名美女中,精挑细选出了十名,并逐个问之:
“尔等被选来,将要陪皇伴驾,父母双亲与尔等,皆可愿意与否?”
那十名身材窈窕、长相秀丽、肤白貌美的女子,纷纷点头,称父母与自己皆愿意入宫陪王伴驾……
“如此甚好!”梁师成立即陪着笑,附庸风雅,引用加自创,随口编一首九言打油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