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淳把这支军队称为“怨军”。怨军共有八营,二万八千多人,另有五千名禁军、两千名武勇军。
天庆七年(公元1117年)八月,耶律淳率领怨军,准备讨伐金国。其实,怨军不是真的怨恨金国,而是怨恨辽国。
农历十月,辽东已近寒冬时节,辽国朝廷却迟迟不给怨军发放冬装,以致怨军情绪骚动,最终导致部分怨军暴动。叛军冲进耶律淳的营帐,想杀掉耶律淳。
可是,他们却扑了一个空。
耶律淳事先探知消息,早已逃往别的军营避难。
结果,叛军扑了一个空。
其他怨军见势不妙,便按兵不动,不参与叛乱了。
叛军头领武朝彦孤立无援,急忙向宋朝属地逃窜。途中,辽军追上,将武朝彦就地正法。
怨军尚未参战就发生哗变,令耶律淳威望大损。他发誓,要消灭金军雪耻。
到了天庆八年(公元1118年)正月,耶律淳率领怨军,在沈州城下驻兵,形成“兵临城下”态势。
当时,金军统帅没在沈州城内,城中只有防守的金国兵士。
耶律淳命士兵将劝降书射上沈州城楼,劝说金军投降,遭到守城金军拒绝。于是,耶律淳挑选怨军精兵架梯攻城。金军以弓箭、礌石阻击。
眼见战事危急,完颜阿骨打立即委派完颜迪古乃、完颜娄室和完颜婆卢率领两万金军火速增援。辽国怨军抵挡不住金军的凶猛攻势,顿时溃败如潮。耶律淳只好无功而归,将辽国怨军退守到辽河沿岸驻扎。
当时,辽国怨军在大本营休整,等候后方调发军粮。
趁这空隙,耶律淳率领两千轻骑兵,奔赴显州(北镇西南)惩治叛乱的怨军。耶律淳到达懿州(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时,探马报告:金军前锋已经到达。耶律淳急忙命辽国怨军主力,前往徽州(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旧庙镇他不郎村)与他会合。
在徽州东面,辽国的怨军与金军相遇,未及列队排阵,便一哄而散。
耶律淳仅带五百名骑亲军逃跑。
金军乘胜攻打显州的怨军,致使怨军大败。
由于金军远来疲惫,因此并未继续追击辽国怨军,只派兵士扫荡显州周围的四个州城。
这四个州城的辽国官员纷纷投降献城……金军懒得进城,只在城外接受投降的辽国官员的犒劳,然后就迅速离开。
金军将辽国的众多州城洗劫一番之后,班师北回金国。
听说金军撤军了,天祚帝这才松了一口长气,随即故态复萌,依旧整日狩猎,不问国事……
而到了如今,金军攻陷辽国上京,金吞辽疆土已过半。
……
赵吉思绪至此,他没有穿越前所学的辽史和现在这个世界里辽国发生的大事,算是一一都能对得上了。
赵吉知道,如果按照历史的发展,等到了明年大宋的宣和四年,辽国的保大二年(即公元1122年),金军攻陷了辽国的中京(即元世的内蒙古宁城)。
等到了那时候,辽国的三分之二疆土都沦陷于金军。
于是,辽国群臣再次掀起“废帝谋立”高潮,想拥戴耶律淳为皇帝。
等到了明年,面对岌岌可危的局势,天祚帝仍然执迷不悟,听信后族萧奉先的谗言,将皇子晋王耶律敖卢斡及其生母文妃萧瑟瑟杀死,致使耶律敖卢斡的姨父耶律余睹举兵反叛后,归顺金国。随后,耶律余睹率兵攻打辽国的南京(即后世的燕京)。
天祚帝后闻急报后,心惊胆战,急忙带兵跑出燕京城,向居庸关方向逃去。
在逃跑的途中,天祚帝的五千名卫士全部溃散,仅剩下诸王、长公主、驸马、诸子弟三百多人。
完颜阿骨打率军穷追猛打,慌乱之中,天祚帝逃入夹山(后世的内蒙古萨大青山)躲避……
同年三月,天祚帝逃匿夹山之后,辽国群臣及汉官们,一致谋立耶律淳为皇帝。
他们还让府衙百官、诸军、僧道、父老乡亲等一万多人,到耶律淳府前,劝说耶律淳登基。
耶律淳则假模假磁地推辞数次。
最后,耶律淳堂而皇之地即位,尊号“天锡皇帝”,改保大二年为建福元年,史称“北辽”。
耶律淳当上皇帝后,将天祚帝降封为湘阴王;并派遣使者向金国奏表,请求将(北)辽纳为金国的附属国。但金国并未答复。
……
想到这里的赵吉,对于自己派李若水出使唤辽国后,顺便能拉拢耶律淳这位的墙头草亲宋,就更加自信了。
赵吉对李若水说道:“如今辽国被金军侵占疆土过半,其上京城破。辽天祚帝逃往西京,却依然不理朝政,白日打猎酗酒,夜晚沉迷女色。
辽国三朝元老重臣耶律淳,老奸巨猾,心机颇深,
他岂能看不出辽国将要灭亡呢?”
即将要出使辽国的使臣、太常寺博士李若水听着赵官家有理有据的分析,他深以为然地道:“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