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 > 第243章 骑虎难下(第2页)

第243章 骑虎难下(第2页)

所以现在地上堆着的这些钱,最大面额也只是十块钱一张的,还有些五块的、两块的,甚至一块的毛票都混在里面。

一大堆钱摞起来的样子,任谁看了都只能说太壮观了。就连见多识广的任局长,这会儿也看傻了眼。

裴瑜心里很清楚这些人为什么像疯了一样抢着给她送钱,甚至生怕她不肯收。

这种生怕错过财机会的狂热心态,她上辈子在券商打小黑工时见得实在太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辈子在那些所谓的“财经大v”、“炒股大师”的粉丝群里,每天都能看到类似的场景。

那些被割韭菜的散户们,为了能挤进“大师”的粉丝群,不惜花费几千甚至上万的入群费。

可进了群才现,所谓的“内幕消息”不过是网上随处可见的废话,所有的买卖决策还是要自己来做。

群主除了每天吹嘘自己真假难辨的“战绩”截图,就是说些模棱两可的场面话,赚了钱是“大师指点有方”,亏了钱就推说是“市场大环境不好”,或者说你操作不当,横竖人家稳赚不赔。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大把人心甘情愿地交钱,就为了那一点虚无缥缈的暴富希望。

世上的事就是这么讽刺,钱这东西,永远都是往最不缺钱的人口袋里钻,就像感情,永远都流向最不缺爱的人。

现在她裴瑜就是那个“不可能缺钱”的主儿,至少在看了报纸的老百姓眼里是这样。

自从裴瑜在报纸上露脸,北大高材生和华国个io金牌得主的身份一亮,高智商的人设已经得到了最权威的认证,再加上已经在东京有了神乎其神的投资战绩,老百姓不疯才怪。

一次报道可能是夸大的,两次可能是运气,可当裴瑜的名字一而再、再而三地登上头版头条时,在全国人民眼里,她就成了会下金蛋的母鸡。

裴瑜还是低估了这个年代报纸杂志的威力。

年电视还没完全普及,互联网更是连影子都没有,在这个信息闭塞的年代,老百姓获取信息主要就靠报纸。

现在的报纸可不像后世那样没人看,随便一份地方晚报的行量都能轻松破十万,更别提《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这些全国性大报了,动不动就是几百万份的销量。

全国上下有几百种行量过百万的报纸,几千种行量十万的杂志。这些媒体在过去几个月里,集中报道了好几个裴瑜的事迹,光是关于她的专题报道就有几十篇,更别提那些转载、评论和全国上千万的读者来稿了。

报纸上白纸黑字的报道就是最大的权威,而裴瑜,就是报纸上经常出现的“财神爷”。

这么轮番轰炸下来,裴瑜已经凭借着纸媒的力量,妥妥的成为了这个时代的顶流人物。

别说商业界了,就连街边卖菜的大妈都知道北大有个叫裴瑜的财神爷。

那些做梦都想财的人,自然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从全国各地涌过来,哪怕要为此付出巨额代价也在所不惜。

他们哪是在投资?分明就是在赌。把全部家当押在她身上,指望着她能点石成金,跟后世那些追着网红荐股的人简直一模一样。

任局长摇来的一大群人,和李大力一起忙活到晚上,眼看着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才把地上的钱和联系方式对应起来登记清楚。要再确定裴瑜的投资方案和事后怎么分配,显然是来不及了。

李大力放下笔,活动着酸疼的手腕,长出一口气:“总算登记完了!一共是……”他翻了翻记录本,“一共是三百三十七万八千二百零三十八块!”

任局长听到这个数字,差点没站稳。

厉以宁看了看手表:“今天就先到这儿吧。”

任局长点点头:“那这些钱怎么办?总不能放在这儿过夜吧?”

厉以宁说:“先把钱运到学校的保险柜里存着,明天再找银行的人过来处理。”

喜欢:学霸的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dududu:学霸的黄金年代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