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前,他赌了一把,决定配合吕明志的计划,试试能否将青龙寨拔除时,是完全没想到他竟然做到了。
后来,他就有点挠头了。
他当然知道,那时新帝刚登基,正是用人之际,他若能借此机会回到朝廷中枢,必然比在通华县继续耽搁两年再回长安,更容易博出前程来。
但怎么回去,借助什么途径,是个问题。他出身寒门,再加上外放十二年,朝中并没有别的助力,想请人帮他在皇上跟前美言两句都没办法。
这些疑惑、问题,他都写在了信中。但是吧,他虽然借着吕明志之手给吕大人去了信,但他心里仍旧没底。
后来,吕大人给他回信了,很赞成他那种将政绩立即变现的想法。说他如果继续经营通华县,两年后,再凭借治理当地民生之功回长安时,黄花菜都凉了。
但是怎么回到朝廷中枢,需要他自己努力。
张献看到这话时,心里有点凉,但还是耐着性子将信看完。
后来吕大人在信中解释了,如果他出手帮他的话,效果未必好。
紧接着,吕大人指点他,让他借着铲除清龙寨一事给自己搞一把万民伞。
吕大人似乎怕他因为心虚,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还在信中劝他,自己立的功劳,自己不去争取,不邀功,那是傻。
他当时看完信,和心腹商量后,一咬牙,就照做了。
没多久,他就被通华县老百姓赠万民伞。
然后,他将这把万民伞送回长安,面呈新帝。
父女联手
在等待结果的时候,他和吕大人一直有通信。
得知他担心如果万民伞没效果,吕大人为了安他的心,还在信笺中教了自己一招。让他每个月给新帝写请安折子,拍新帝马屁的同时,禀报一下自己在通华县施政的情况。
还告诉他,成果一时出不来不要紧,但是他要定时给皇帝递呈折子,要让皇帝看到他的努力,看到他治理通华县的进度。
后面,吕大人在信中一直安慰他指点他,让他不要过分谦虚。
和他说,新帝身为皇帝,是很忙的,日理万机不为过。这请安折子不写,皇上上哪知道他的才能呢?哪方面突出?知道他这个人能顶大用呢?
没人夸,就自己夸,他是有政绩打底的,自夸起来也不虚。
那段时日,与其说是两人相互通信,倒不如说是吕大人在指点他。
而吕大人的指点,对他来说,真的是醍醐灌顶!他本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思想一直有些死板。吕大人的指点,可谓给他的仕途指明了一条路,让他挣脱了某种自我束缚。
吕大人对他的帮助是真诚的,有力的。
他和吕大人,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
这些为官之道,真的是精华中的精华,都是教给自己的儿子弟子,哪会轻易教给一个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