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梦彻底玩疯了,原本经常在高档理店做的头被她随意用皮筋扎起来,就这还嫌弃玩的时候碍事,她随意把沾了泥巴的头往后一甩,指着雁头山的方向喊道:“看谁先回去,谁就是老大!”
“嗷嗷,我要当老大!”
“我先走咯!”
孩子们跟疯的猴子似的,大大小小在田野小路上乱跑,夏梦跑在最前面,拖鞋里都是淤泥,跑起来十分碍事,她干脆脱了鞋提在手里,光着脚丫子跑,脚上也有泥巴,但踩在长满杂草的泥巴小路上毫无影响。
还没到水井小院呢,一堆孩子闻见饭香味跑得更快了,夏梦体力惊人,竟然真的跑在孩子们最前面,她刚进院子,身后就跟着两个和她差不多大的男孩也跑进来。
夏梦立马叉腰回头宣布:“我跑得最快!我是老大!”
俩男孩都有些不好意思,其中一个道:“夏梦,你都不像个女孩子!”
“呸!你还不像个男人呢,连我都跑不过!略略略!”
夏芜走过来,嫌弃地捏着夏梦的耳朵,“跑哪里去了?你看你身上!”
“赶紧去洗洗,还有你们,都过来洗干净再吃饭!”
夏芜真是无奈,怎么都没想到夏梦居然会变成这个样子。当初那个有点傲娇目中无人的夏梦,现在完全变成皮猴了。
每天一大清早醒来,门口就已经有小伙伴在等她了,如果不是被夏芜按着,她绝对饭都不吃就要出去玩。
乡下孩子的乐趣就在于探索乡间田野,到处都是他们的游乐场。
于是夏梦被村里的小孩带着摸鱼摸河虾,上树摸爬叉,爬山下河,无恶不作。
没几天她就彻底放下矜持。
夏芜帮她联系上租车公司,找到了她的行李箱,这家伙箱子里装的全是什么洛丽塔衣服,完全不适合在村里玩。
所以夏梦都没合适的衣服穿,幸好家里有刘桂珍会做衣服,给她做了几套衣服,不仅可爱,还很适合在户外玩。
她在杨家过得可比在自己家爽多了,完全想不起来回去的事情。
“姐,今天怎么吃羊肉啊?明天还能吃吗?”
玩了一上午没休息,夏梦头都汗湿了,一边大口扒着羊肉抓饭,一边问道。
“山上羊不小心摔死一只,明天就没了。”
夏芜坐在季云舟身边回朋友圈的评论。
“啊,好可惜啊,那我得多吃点。”
“吃完一会儿去牛场给威风送饭,”夏梦留在这里也不是吃白饭的,有时候忙不过来她还要帮忙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夏梦撅着嘴巴,有些不乐意,不过又想到可以去牛场玩,又高兴起来,呼朋唤友道:“等会你们谁想跟我一起给威风送饭?”
“我去!”
“我也去!”
夏芜一脸无奈,季云舟反倒笑起来,别看夏芜脸上嫌弃,其实对这样的夏梦她反而很喜欢呢。
江寻吃饱喝足,看到夏芜和季云舟在一起,他走过来在夏芜另一边坐下,瞥见夏芜朋友圈里的东西。
“我一会儿就要走了,已经联系好车,等会在村口接我,我来跟你告个别。”
“这么快就要走啊?还会来吗?”夏芜对江寻充满感激,两个人本来就是在三农论坛认识的陌生人,江寻又是帮她买水牛,又帮她搞到一些花苗和植物种子,总而言之,就是帮她很多。
住在山上这段时间,江寻眼里也很有活,看见什么都会帮一下,没什么架子,村里人也都喜欢他。
所以夏芜还有点舍不得呢。
江寻笑着看向季云舟,“这位就是季先生?你好你好,这段时间多谢你们的照顾,我回去要把报告交上去,顺便处理一些工作,说不定过段时间还会过来,到时候还要打搅你们。”
季云舟伸手跟他握手,“江博士,久闻大名,随时来,我们随时欢迎。”
夏芜也笑道:“就是,有你在山上种植养殖都不用担心,巴不得你留下来呢。”
江寻确实喜欢杨沟村的氛围,这里的居民,这里的环境,简直就是他期待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案例。
“虽然说经济展肯定会破坏环境,但我个人认为,人或许可以从展自然环境中找到家致富的道路,现在政府一些政策也是偏向这点,你们村建设得就非常好,到时候我会在报告里多帮忙说一些,说不定还能给你们拉来一些帮扶,”江寻多少有点能量,应该能帮到夏芜,“我看过你的朋友圈,你的那些竹编,其实也可能挣钱。”
干江寻这一行不容易,从他大学开始就经常跟着导师到户外,上研究生时也不曾间断过,走访各个地方的山川河流,对他们来说就是家常便饭。
“我曾经去过一个山区,他们那里的村庄可比你们村要偏僻多了,从镇上到村里只能走山路,政府没修路之前,村里的人要挑着担子翻山越岭到镇上换物资。后来政府给修路通网通电,那个村子才和外界有了联系,为了帮他们脱贫,政府还派专门的人帮助他们找法子挣钱,除了在当地设置自然保护区,给他们拨款,政府的人教他们做竹编,每隔一段时间就来收购,再把竹编卖出去,靠这些钱,他们村下一代年轻人基本都走出了大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沟村虽然没那么偏僻,但也够穷的了,村里基本没有楼房,都是自建房,路还是上一次政府给修的,破破烂烂的。
都说要看一个地方穷不穷,要从教育看起,光是看杨沟村连个学校都没有,这里的孩子考上大学的概率不到百分之三,就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江寻非常看好夏芜,她搞直播,山上村里种的东西都不愁卖,卖来的钱给村里人工资,村里人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但光靠这些水果蔬菜,对于一个品牌来说未免太单调,江寻认为夏芜的公司还可以多推出一些深度加工的产品。
竹编就是一项不错的产品。
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八零九零后都是乡村出身,却在时代的洪流之中被裹挟进入城市展,儿时对乡村的记忆刻在他们的骨子里,很多人都会选择在阳台种植蔬菜,年纪大了后还会喜欢上自然属性多的衣服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