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目光热切地注视着底下的进士,似乎真的对他们抱有很大的期望,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众人顿时精神一振,激动地说道:“臣等一定为陛下竭尽全力,至死方休。”
“臣等感谢陛下。”
“哈哈,有这么多优秀的人才,我大明怎能不兴盛?”朱元璋开怀大笑,非常满意。
百官们也都面露笑意,连连点头。
就在这一片和谐之际,夏白再次站了出来,他昂首挺胸,拱手道:“陛下,您是否还记得,当初还曾有过一个约定。”
“如果我能达到亩产千斤的粮食产量,您便会答应我的一个请求。”
"如今草民斗胆,请陛下践履诺言。"
此言出口,四下无声。
朱标眼皮微颤,没料到夏白竟还记得此事,他自己早已忘却。
当时不过是随口一提。
不曾想,夏白竟当了真。
朱标阴沉说道:"夏白,何须今日尽数道来?"
夏白答道:"回殿下,草民怕若非今日,再无这般胆识与勇气。"
朱标脸色骤变。
他哪会相信夏白这话。
夏白何时惧过?考卷上写逆文,在朝堂上直言不讳,如今殿试依然口若悬河。
世上还有他夏白不敢之事?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怒火渐升,他对夏白已是百般容忍,但他本性暴躁。
他的耐心有限。
朱元璋冷眼看着夏白,语气平淡:"咱当初不过随口一语,岂能当真。"
"君无戏言。"夏白回应。
"你要逼我承认?"朱元璋眯着眼,声音冰冷,带着彻骨寒意。
听闻此言,周围大臣不由缩了缩脖颈,感到一阵寒意袭来。
夏白不卑不亢:"人无信不立。"
朱元璋怒极反笑:"好,那就听听你还能有何'惊喜'。"
夏白抬起头。
他看向上方的奉天二字。
夏白开口道:"陛下从布衣起家,夺得天下,心怀百姓,实乃百姓之福。"
"然而……"
"大明的官员眼高于顶。"
"他们的目光只投向天地、圣贤、圣人,所思者尽是天下,唯独不见百姓。"
"世人常言: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以为大明的官员,所视不应是天,而应是百姓!"
"我希望陛下将奉天改为人民!"
"恳请陛下恩准。"
夏白身形挺拔,直视上方的'奉天'二字,仿若要以目光将其击溃。
"放肆!"
"夏白,莫要妄为。"
"陛下得天命建立大明,这是天意,你一个后生怎敢对奉天指指点点,真是胆大包天!"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
场面喧哗,有人对夏白喝骂,有人辩驳,亦有人据理力争,四周混乱不堪。
朱元璋冷眼旁观夏白,脸色阴沉如铁,始终沉默不语。
他的态度昭然若揭。
夏白接着说道:“草民明白,陛下承天命而建立大明,但草民认为,陛下打天下时依天命,治理天下时却不能仅靠天命了。”
“更多的是要为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