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呢!
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做了这么多荒唐事!!
确实该死!
“无论如何,必须除掉他!”
韩成看着怒不可遏的老朱,明智地退后几步,尽量拉开了与朱元璋的距离。
免得被误伤。
至于太子朱标,同样陷入了深深的震撼。
说起来,他虽然陆续听闻一些二弟在封地胡闹的消息,但都不算严重,远远达不到韩成描述的程度。
而且,老二是自己亲手带大的,性格直率,脑袋不算灵光,有些固执。
相处这么多年,也没发现他有这些问题。
怎么到了封地,反而越发放肆了?
“父皇,这事恐怕并非属实。
二弟我知道,凭他的性子,再怎么胡来,也不至于干出这种事。”
朱标担心惹怒老朱,赶忙出言安慰。
朱元璋怒道:“老二性子直,有些单纯,这样的人若是在正人君子指导下,自然能走上正途。
若被坏人煽动,做出这等荒唐事,仔细想想,倒也不是完全意外。”
朱标听罢忙道:“父皇,别这么想……”
话未说完,朱标转向韩成道:“韩成,你这话怕是不准吧?”
之前韩成说什么,哪怕是他死了,朱标都深信不疑。如今涉及二弟,却开始质疑韩成的话是否真实。
由此可见,朱标对兄弟们是真的好。
朱标的众多兄弟对他如此敬重,也是有原因的。
“写史书时,提到重要人物,都会采用春秋笔法,讲究为尊者讳。
依我二弟的地位,就算真做了这些事,也不该这般直白记录,而是会替他遮掩。
你这说法,怎么听来半点掩饰的意思都没有?
莫非你看到的历史都是假的,是别人胡编乱造,专门用来诋毁我们大明的?”
听到朱标这么说,朱元璋也立刻醒悟。
对啊!
就是这个道理!
记录这些事的人,一向讲究为尊者讳,为何轮到自己儿子时,却写得这般清楚?
难道真有人故意败坏自己儿子的名声,抹黑大明?
“你……该不会是从什么**看的吧?”
朱元璋注视着韩成,眼神中满是疑问。
韩成迎着朱元璋与朱标的注视,缓缓摇头说道:
“关于秦王的事迹,虽有不少负面评价,但绝非刻意诋毁。那些记录之人,都是极为可信的,断不会对大明诸王有所偏颇。”
朱元璋和朱标听罢,均露出半信半疑之色。
“到底是谁记下的?莫非真是个胡言乱语的家伙?你怎么这般笃定?”
韩成听到这话,看向朱元璋的目光透出一丝复杂。
“就是陛下您啊。”
朱元璋??
朱标???
------------
自己刚才提到的那个胡言乱语的人,竟然是陛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