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第一架弓弩的制作经验,接下来就轻车熟路了。
谢正阳让两个木匠,继续做弓弩,自己和村长谢松,去看抗旱工作和大食堂建设情况。
三口抗旱井,已经完成了两口。
下一步,要在井口上架设辘轳,便于提水。
村里的几个老者,正在分派任务。
不会打猎的男子,青壮妇女,全部加入抗旱队,打水,挑水,泼水,尽量保住还没干死的水稻。
身体单薄的女子,带着一些半大孩子,负责大食堂。
其他闲散人员,都去采摘狗尾巴草。
大食堂安排在村头,一共五口锅灶,每顿都是熬粥,糙米加狗尾巴草籽米糊,还加野菜和粗盐。
昨晚打来的猎物,也被剁成肉沫,掺进了米粥里。
因为有肉有盐,这糙米野菜粥的味道,竟然很鲜美!
村里的老人,看见谢正阳,都满口称赞:
“正阳是个好人,有本事,又能照顾大家。我看,我们石塘村的乡亲,都能活下去!”
武小云也在这里帮忙,搬柴烧火,额头上沁出一层细密的小汗珠,冲着谢正阳笑道:
“正阳哥,我妈让我谢谢你,是你给的那碗粥,救了她的命。”
“不客气。”
谢正阳点头一笑,回去继续制作弓弩。
木匠只能制作弓弩配件,组装调整,还得谢正阳。
到天黑时分,打猎队回来了。
今天更惨,六个人出门打猎,就抓了三只刺猬,两条水蛇!
谢正阳带着两个木匠,已经制作了四架弓弩,招呼各位猎手:
“各位都过来,学习弓弩的使用。明天用弓弩打猎,两百斤猎物,少不了的!”
众人还不信,吊儿郎当的。
宋力夫已经把弓弩玩熟了,当场示范一下,众人这才惊叹起来,兴冲冲地开始练习。
村头点起火把,树起了靶子,全村的猎手,连夜练习。
弓弩容易操作,只要有力气,简单培训,就能上手。
因为弓弩有准星,叫做望山。
箭头、望山、猎物,三点一线,就能射中目标。
谢正阳又委托村长,去找阴干的桑木,让木匠继续制作弓弩。
箭头也不够。
谢正阳挑选了厚实一些铜钱,切成两半,教大家磨制箭头,制作箭杆。
铜钱都是青铜制作的,很脆,但是硬度可以。
对于打猎来说,青铜箭头穿透力甚至高于铁箭头。
因为这时候的炼铁工艺太差,铁器硬度不够,容易变形、卷口。
忙活到亥时二刻,人定时分,谢正阳才回家。
“当家的,你很忙啊。”
凌雪寒已经可以下床行走了,戴着自制的面纱:“赶紧吃饭吧,春桃和荞花,给你留了粥。”
今天的凌雪寒,换上了粗布麻衣。
别有一番风味。
而且,还知道关心谢正阳了。
“我在大食堂吃过了。”
谢正阳打量着凌雪寒:“雪儿,身体好些了吗?”
“我可以下床,慢慢行走了。再过两天,就能帮你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