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市,据说最早是一帮卖鸽子的人建立的,后来就逐渐变成了黑市。
何雨柱弄了副大口罩戴在脸上,拢着双手在黑市上遛达……他纯属是好奇,也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值得入手的好东西。
鸽子市上最抢手的是粮食,然后是肉和烟酒之类的副食……好吧,其实看了一圈,各种物资在这里都有市场。
“大兄弟,我这笔是六安堂的,现在市面上少见了,看看吧。”
在他第二次路过一个老妇人的摊子时,老妇人将她叫做了……这个老妇人大约有五十余岁,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很浓重的痕迹,但却又带着几分书卷气。
在她那个年代,女孩子最多识字而已,能够养成深厚的书卷气,说明她的家庭还是相当不错的。
可能正是这样的出身,何雨柱在她身前来回过了两、三趟也没听到她叫卖,可能是看得眼熟了,她才敢打招呼。
老妇人打开了面前一个精致的盒子,露出一支毛笔,笔杆上刻着‘六品堂’三个字。
何雨柱也有一手好毛笔字,是仿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他的硬笔书法也挺好,无论是楷书、宋体字、草书,都相当不错。
六品堂是老牌子,他学书法的老师就有一支用过的六品堂笔,一直保存着。
“大妈,就一支吗?”何雨柱拿起那支笔看了又看,然后放回盒子里。
这个年头到鸽子市买东西的,不是需要救命的粮食,就是要购买生活迫切需要的副食、日用品,像笔墨纸砚之类的东西,几乎没有可能存在买家。
老妇人出自书香门第,出来摆摊卖东西已经觉得斯文扫地了,根本不敢揽客,好不容易等来了何雨柱,见他把笔放了回去,还以为他不要了,听到何雨柱开口,她这才松了口气。
“还有一支。”她从旁边的一个已经掉了色的军用挎包里又取出一个笔盒。
何雨柱打开盒子看了看,也是一支新笔,应该是人家收藏了一批货,遇到用钱的当口,便家自己了。
他又看摊上其余的东西……一方端砚,两块松烟墨。
“再没有别的了?”
何雨柱一边问着,一边拿起了那块端砚端详。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ZQ市东郊的端溪),故名端砚,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何雨柱一上手就知道这块端砚是真品,而且还是极少见的高端货。
“大妈,你这个是好东西,真的要卖?”
何雨柱爱不释手地摩挲着这块砚台的纹理。
“再好的物件也只是物件,不如人贵重。”老妇人感慨地说道。
“那是!”
何雨柱点头附和:“大妈,看来您家里是遇到事儿了……这么着,您开个价儿,我不回。”
老妇人脸上露出笑意:“小伙子,谢谢了。”
何雨柱老脸一红:都奔四的人了,哪好意思装嫩?当然,在这老妇人面前,他也勉强算得上是‘小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