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导?”独孤深站在一旁,困惑的等待。
李司净沉思许久,找了许多对照,终于出声道:“迎渡有没有教你怎么演戏?”
独孤深愣了愣,“昨天他说了要教我,但是……”
乖巧懂事的孩子,欲言又止。
李司净想也知道迎渡这家伙,不给他定点框框架架,能教出什么莫名其妙的鬼东西,逼得独孤深来找他求助。
于是,李司净把账算在迎渡头上,扬声就喊:“万年,把迎渡找过来。”
每一次李司净主动找迎渡,都是找事。
迎渡做梦也没想到,这回找的是大事。
“你把之前演《风清月朗》的经验,给阿深分享一下,我们过几天要拍这幕戏。”
李司净翻了剧本,递给迎渡。
“就照你在楼顶跟保险经纪抽烟那一幕来教。”
教戏外包这种事,迎渡也不是第一次遇到了。
但他一看剧本的场景,就觉得不好。
“你让我教他这个?”
“嗯。”李司净瞥他一眼,“有难度?”
迎渡踌躇犹豫,“这不是难不难度的问题……”
李司净拍板了,“那你教。”
独孤深的演戏几乎为零,除了从小在戏台上演出剧团的小演员角色,兜兜转转都是父与子、母与子、家里亲戚与小孩,很少会去揣度别的身份。
他等着迎渡开口指点,却见迎渡捧着剧本看了看。
仿佛那段不超过六百字的场景、动作,是什么值得仔细研读的学术大作,得打好腹稿才开口。
迎渡不作声,独孤深也不是麻烦人的脾气,径自说道:“如果你不方便教,你跟我说一下《风清月朗》里面具体哪个剧情段落,我自己去看,自己去揣度。”
迎渡皱了眉,纠结许久说:“跳楼。”
独孤深:?
迎渡合上剧本,认真说道:“李司净叫我教你,一个人走到绝路,想跳楼时候的心境。”
《风清月朗》是迎渡担任主角的第一部电影,更是一部台词稀少的文艺片。
他在里面饰演一个小摊贩。
初中辍学,父母早亡,家里只有个病重的奶奶,祖孙俩全靠他这么一个十六七的孩子,讨口饭吃。
这么沉重苦难的角色,原本是不适合迎渡的。
他家境优渥,更是从爷爷辈起耳濡目染,学了命理风水,早早知晓了“不知不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道理。
可偏偏在试镜的时候,迎渡抽到了一个特别适合他的题目——
“导演让我表演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质问这个世界。”
那时的迎渡,刚刚十八岁,正巧从清泉观出来。
他擅长卜算、诵经,更听过许多人烧香拜神的烦恼。
他拿到了这个题目,看向导演,嗤笑说:
“你知道吗?这世上所有的规则都在逼善良的人去死,偏偏每个人、每张嘴都在说——善良的人能够很好的活着。他怎么活啊?善良有用吗?”
就这么一句话,他带着笑去说,就得到了《风清月朗》的主角。
在导演力排众议之下,成功演绎了一个头脑清晰的爽朗辍学小摊贩。
明明不是底层摸爬滚打出来的孩子,竟然能够清楚的看透一个底层人仰望的世界。
这就是导演相信他的理由。
即使是八年后,迎渡轻描淡写的说出那句话,独孤深都能想象出来……
小摊贩如何嘻嘻哈哈向人兜售商品,又如何落寞的捡起碎一地的玻璃。
有零工能打的时候打零工,没活可做的时候,守着自己的小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