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是北宫小君,一直住在长乐宫里也不像话。
“善。”刘启同薄姬寒暄了下便躬身告辞。
刘瑞过了周岁日后,宦官令奉圣旨将他接去宣室。
未央宫这大汉帝国的政治中心肯定是比长乐宫要宏伟一些。
刘瑞曾去各式各样的影视城搞古装COS,但是后世仿制出的汉代宫群还是不如历史上的古朴震撼。
“抱过来了?”刘恒这个大忙人可不会因刘瑞的阿母是个薄氏而多见几面,相反,百日宴的那一面后,刘瑞再次见到刘恒便是今天的周岁宴后。
和上次相比,刘恒明显清减了些,衣服几乎挂在身上。
婴儿时的刘瑞除了吃喝拉撒,就只有靠硬磕文献来打法时间。
文景二帝都不长寿,一个是在其父过了五十三才出生的晚来子,一个是在其父还是初中生时呱呱坠地的早到子。按照优生的原理来看,父亲的种子不好,母亲就算在给力也无济于事,更何况这皇帝的工作本就是在挑战极限,而汉初的环境也不容许父子二人放松一刻。
等等!
文景二帝都不长命?
如果不是条件不许以脑捶地,刘瑞高低会来一套抽象行径——还想什么七岁坑呢!线想想这刘恒还有几日活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他从现在开始狂赚点数,也只能从薄姬还有刘恒间二选一。而要是以个人的利益为优先项,那肯定是薄姬好过刘恒。
“孙儿见过大父。”脑海里正天人交战的刘瑞面上纯正无暇。
刘恒也是做大父的人,周围不乏想沾龙气的郎官宗室,所以见过不少儿童,但都不像刘瑞这样未长开便看出日后容貌秀丽,一岁大就可以说出小短句:“傅母们都很上心啊!”
一旁的宫婢面有喜色,但又不敢因此托大:“公子伶俐,学话也比旁人快些。”
“善。”刘恒冲着宦官令道:“每人归家前赏五十金。”
上一秒还欣喜若狂的傅母下一秒就面如土色:“陛下,小皇孙……”
宦官令的眼神让傅母闭嘴,只得压着满心的不甘上前谢恩。
“偏室都收拾好了?”
“都已妥当。”
“朕在时便亲自教导皇孙习字,朕不再便请了女史轮流授课。”
“诺。”
于是刘瑞开启了他无比充实的宣室生涯。
古代的启蒙简直不是人干的事。
现代是从拼音教起,古代上来就是李斯的:“仓颉作书,以教後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
这真的是幼儿学的?
这跟小学就开始学离骚没有任何区别。
好在刘恒也不要求一岁大的孩子能学进这些,充其量是心血来潮地教他识字,然后令女史充当人肉播放机。
播的还是三仓五经,活似念经。
老实说,刘瑞没有因此患上抑郁症都算他有颗大心脏。
而在他不懈努力(疯狂内卷)下,刘恒看这孙儿也是带了几分祖孙之情:“朕是明白阿父为何喜欢赵王。”
宦官令在一旁抬起折叠的眼皮。
“不过瑞儿不是赵王,而是北宫的未来太子。”刘恒知道他这话会传至宫外。
一黄门在此时进来,行礼后向上座报道:“陛下,北宫的王孺子生了翁主。”
王孺子?
是汉武帝的母亲王娡?
刘瑞假装去玩桌上的精致摆设,耳朵却是高高竖起。
“王孺子?朕记得她生了两女。”刘恒不似刘启多产,所以对这儿子的女人竟也有些粗浅印象:“这是第三个?”
“是第三个小翁主。”黄门答道。
饶是刘瑞历史不好,也知道这汉武帝有三个姐姐。
“瑞儿也是不必做那北宫幺子。”刘恒知道薄姬已与王氏姐妹达成共识。眼看刘启不会在与太子妃有其他孩子,就只能让别的姬妾生些刘瑞的未来帮手:“明个儿带小皇孙去北宫看看新生妹妹。”
“好歹也是北宫的儿臣,不能一直窝在朕这大父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