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吵架,骂人都不带脏字,一套跟着一套,其中楚侯一派好多次含沙射影的说宜妃娘娘狐媚惑主,永宁帝脸色越来越不对劲。
李全默默摇头,就陛下最近心疼宜妃娘娘的那个劲,这都是要倒霉了。
正当两方吵得都快要打起来时,永宁帝一拍桌子,瞬间安静下来。
“放肆!在朕面前都要动手了!”
“这样不把朕放在眼里,要不你们来坐着个皇位,朕,退位让贤”
这话说的就严重了,涉及到觊觎皇位,就是为臣不忠了。
众大臣连忙跪下说不敢,眼神往上瞟,看到永宁帝铁青的脸色,为自己叹了口气。
永宁帝满是失望,视线扫过,把人记下。
“各地和京城的流民越来越多,你们不想着如何安顿他们,为着后位快打起来了,怎么,是想朕娶你们吗”
众臣虽把头埋的更低了,但心里都是不服,流民的事陛下不是给姜家和傅家管了吗,关他们何事。
下面还有一个不知所谓的答∶“陛下说笑了,陛下如何能娶的我们。”
此人是说宜妃娘娘最多的,还敢撞上来,陛下一定会发火,李全心道。
“砰——”
永宁帝随手抓到杯子就往下扔,在那大臣面前碎开。
永宁帝指着楚侯一派:“你们,不是不服吗,那朕就好好的讲一讲。”
“楚妃,在祭祀上故弄玄虚,觊觎朕的皇位,是为不忠,做皇后,管不好后宫,弄的乌烟瘴气,到现在朕膝下就三个皇子。”
“不论是为臣还是为妻,都是德不配位,朕没有彻底废了她,已是念着旧情了。”
“你们若是觉得朕处事不公,那朕可以再下一道圣旨,贬为庶人。”
楚侯一派已经听呆了,他们是来求情的,不是来捣乱的。
贬为庶人,那就是一点希望都没了。
领头的迅速抬头道∶“陛下圣明,是臣等愚昧了。”
其他人相继附和。
永宁帝脸色这才缓了缓,外面宫人来报∶“陛下,姜大人和傅大人求见,说是商讨流民的事。”
自那事之后,姜书正和傅谦的关系一直不错,二人颇有些同病相怜的感觉,朝堂上的事也是比往常都积极,憋着一股劲。
这次流民出现后,姜家和傅家就率先派人安顿流民,永宁帝知道后就把此次的事全权交给了他们俩。
“让他们进来。”
姜书正和傅谦进来,永宁帝脸色好了不少,完全看不出刚刚还骂过人。
“微臣参见陛下。”
“平身吧。”
姜书正和傅谦进来前殿前的宫人就提醒了陛下在里面发火,一进来,就看见平日里看不顺眼的同僚跪了一地。
嘴角微抽,努力克制不上扬。
姜书正假惺惺求情∶“陛下,这是……”
永宁帝把刚刚他们阴阳怪气的那一套还给他们:“爱卿不必为他们求情,他们大放厥词,就这样跪着,好好的醒一醒脑子,也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众大臣无语,从前陛下最不待见姜家的,对着姜书正,脸上的嫌弃都掩饰不住,人人都说姜家快到了,自从姜书正的女儿得宠后,就变了。
现在还叫上了‘爱卿’,放在五个月前,谁都想不到。
姜书正也是好命,养了个好女儿。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不过,也风光不了多久了。
永宁帝的转变,更加剧了他们想把女儿送进宫的想法。
陛下说到了姜书正和傅谦的心坎上,他们的嫡子没的时候,这些人可是没少看笑话。
现在也算出了口恶气。
“陛下,这是臣和傅大人一起统计的各地和京城流民的人数、分布,还有安置地点,以及估算的应发放的粮食和派去维持秩序的官兵。”
姜书正交给李全,李全递给永宁帝。
永宁帝边看边点头,不错,清晰明了。
正好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的人都在,永宁帝当场就安排了。
“姜爱卿需要多少粮食,等会你就安排下去,不得有误。”
户部尚书两眼一黑,早知道他就不跑这一趟,称病在家里,这下好了给陛下正好逮着。
现在推辞,户部账目有问题一下就暴露了,陛下定会派人来查,硬着头皮道∶“臣必定不负陛下所托。”
只能把东西吐出去些,先填上再说。
永宁帝看着他掩饰不住的难色,眼底浮出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