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夫人在与丫鬟说笑,而乔安心中却一片凝重。
宋夫人在小说中的戏份,完全是在介绍背景时一笔带过,她无法根据那少得可怜的情节来辨别彼时宋夫人究竟是否还在人世。
原著中就连宋缺在公布幺女婚事——若男主登临大统,幺女即为皇后的时候,文中都没有任何只言片语提到宋夫人这位未来的丈母娘。
这实在很难让人往好的方面推测。
特别是对女子而言,生育向来有鬼门关之说,有时哪怕看似安然无事地成功产子,却在不知不觉中留下一身病根,乔安不得不多想。
思来想去,乔安索性接过了照料宋夫人的任务。
宋夫人知道她的心思后,又是感念女儿的孝心,又是哭笑不得,她都是两个孩子的娘了,这些事情哪用得着女儿替她操心。
乔安没有辩驳,只是说:“我相信娘会将一切事情都张罗打理得井井有条,不过我近来学了些药膳食补的法子,娘不妨尝尝。”
药膳的概念古已有之,但隋唐时期的食补路子尚处于发展阶段,还未真正臻至完善,而乔安在这方面则颇为擅长,再加上她脑海里的现代医学知识,她还是觉得由自己来更为放心一点。
平日里她再适当地劝宋夫人活动一下身体,不要终日待在房中,争取先把身体素质给提升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六韬引谚》
大唐天刀11
宋缺得知夫人再次有孕后,立即放下了手上的事务回到后院。
“又要劳烦夫人辛苦一场了。”
宋缺道:“这段时日阀中应酬颇多,夫人若是身体不适,只管推辞就好,不用理会旁人。”
“有阀主这句话,那妾身可就尽情偷懒躲闲了。”宋夫人顺势说。
自从玉华搞出来了肥料生意,她脸上连带着增光添彩。从那时开始,递到她这里来的拜帖就日渐多了起来。
她明白这些夫人、女眷不是真的为了结识她而来,她们是为着自己的家族、门派,她们看的不是她本人,而是落在她背后遮阴树上。
她左右无事可做,有时也会去露上几面,但其实并不热衷于交际。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外人哪比得上自己腹中的孩子。
宋夫人看似性格绵软,其实做事颇为果断。她不懂什么宏图霸业,从未奢求也就从不在乎,她只盼着自己的家人能平平安安。
乔安那边,则为宋夫人准备了不少药膳方子,为了给丫鬟、厨娘做示范,她直接抄起厨具小试身手。
她看到今日来了一批新鲜鲫鱼,便决定做一锅砂仁甘草鲫鱼汤。
厨娘在她身后连连唤道:“大小姐,您尽情吩咐,这些杂事还是让我来吧,小心割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