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沈荔私下练手,做的那些绿豆糕、枣泥酥之类的点心,很少在沈记公开售卖。
之前有客人私底下找沈荔买,一盒三两银子是差不多的价格。
这十几天林林总总卖出去不少,加在一起也有十盒。
传统点心被她改良,成本依然很高,只说利润,差不多在十两左右?
就是这东西有的走了沈荔私账,有的走了公账,一时不知道账面能见到多少钱。
沈荔想到这里,不免在脑海里问:“所以,我现在经手了多少钱?”
之前系统让她赚够一千万两的时候就说过,赚到一千万两并不是指纯利润,而是过了沈记的账就能生效。
不过沈荔忙着忙着就忘了这回事,只能回头问系统。
【稍等,系统查看中】
它说完就没声音了,也不知道是卡了还是怎么样。
沈荔叹气。所以她真的很难信任这系统背后的大数据网络啊!
这时,芳姨也正好说完了,开始总结:“先预留至少两个月的工钱、采购的成本和其他杂费,账面上能动的银两是”
自从中午和晚上都要营业以后,沈荔就给芳姨他们涨了月钱。
一圈的小豆丁也有自己的月钱,不过他们年纪小,早市没把人叫起来上工,所以每个人拿的都不多。
芳姨说道:“两千四百八十二两三钱六文。”
与此同时,系统也开了尊口:【经统计,宿主目前为止入账了44444444】
接着就一直在‘四’的发音上卡了壳。
沈荔一时不知该感叹这数字不吉利,还是该感叹系统确实不太聪明。
但转念一想,快两个月赚了四千两,成功把还款期限从七万年缩短到四百一十七年了呢!
还是那句话,真有盼头。
芳姨扭头:“掌柜的,您之前说有个赚钱的法子”
沈荔从自满中回神,被手里的现银冲昏了头脑,脱口而出:“我要盖温室大棚!”
扩建
建一座玻璃大棚,这是沈荔很早就有的想法。
当她决定要按季节换菜单,不免就要考虑到冬天没什么蔬菜可用的问题。
作为一个现代人,沈荔很难不想到温室大棚。
这东西的作用原其实不算复杂。用高透明度的玻璃或塑料膜,白天充分接收光线并且将温度留存在棚内,这样整个棚内温度上升,就能保证作物的生长。
其他人倒也一听就懂,实际上眼下所谓温室不是没有,将菜蔬种在室内保温,又用温泉水灌溉,只是没有用上玻璃、琉璃而已。
赵大于是担心:“这样的棚子,普通琉璃做得出来吗?”
大庆朝已经能做到把琉璃打造得非常透明,但没办法像玻璃一样完全透明,只能说差强人意。
此外,还有一点显而易见的缺陷,那就是造价绝对不便宜。
沈荔之前也跟琉璃工匠打听过,要做到能充分透光的水平,一块窗户大小的平整琉璃,至少要五十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