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帝姬难养 > 2430(第18页)

2430(第18页)

过了冰雹那阵,她两就把家里的水缸,空着的陶罐都拿外面去接雨水。

谢韵仪:“今晚就算是不睡,我也要洗澡洗头发,换身干净的衣裳。”

急急忙忙捆麦子抱麦子,胳膊腿全都用上了,她这会全身上下都又刺又痒。

林染:“行,雨下得大,明儿上不了山,睡个懒觉在家打麦子。”

她让谢韵仪给空间大铁锅里烧一锅,兑外头的凉水,两人洗澡洗头发都够了。

换下来的衣裳洗干净晾在廊檐下,头发披散着,一时半会干不了。

林染选个干净的陶罐,泡十斤黄豆,问谢韵仪:“阿妈说‘粮食要交七钱半的税’,这是怎么个交法?没收到粮也要交?”

谢韵仪点头:“除非官府免粮税,都要交。咱家十亩中田,五亩荒地。荒地满八年开始交税,咱家的荒地刚满五年,还不用交。中田会按亩产一百五十斤算,咱家能得粮食一千五百斤。二十税一,需要交粮七十五斤,按十文一斤算,七百五十文,也就是七钱半的税。”

林染诧异的瞄她一眼,一口一个咱家,才来不到一个月,咱家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

她心里快速算过,这个算法,梁国的税还真不高:“你没来之前,我家除去口粮丁税,多的粮食能卖五两银子左右。

一年农具、针线、布匹、油盐日用花销三四两,余一两。丰年紧省些,能余三四两。

若是遇到一个灾年,或是家中有人生病,就要花掉前头两三年的结余。”

没错,谢韵仪笑眯眯的夸赞:“梁国百姓家大多如此。”

林染:“军饷是多少?”

谢韵仪:“每月一两银子,立功另有赏。军士不交丁税,她们的田地在边关,也是一人五亩地,不交田税。军士忙不过来的时候,边城会让罪奴或俘虏帮着种。”

虽然不知道林染为何连这些都不知道,谢韵仪还是认真的给她解惑。

林染想了想:“朝廷控灾的粮从哪里来?”

云州府旱了这么久,粟米从十二文涨到十五文,不算高,她去县里也觉察到缺粮的恐慌。

“家里有孩子出生,阿娘阿妈就能去垦五亩荒地,孩子长大,这五亩地就是孩子的。若是不垦地,孩子成丁后,从公地分五亩。”

谢韵仪深深的看林染一眼,将她知道的都告诉她,“若是有人死去,她名下的五亩地归国君。国君有许多的地,这些地里的粮食都会存在粮仓里,发往受灾的府县卖。”

林染想起来了,记忆中,柳树村也有公地。这些地县里发粮种,柳春生会安排村里人种,得的粮食上交。

寻常年景,一亩地只需要上交一百斤粮食。多得的粮食,村里每家都还能分点。

林染:“那你的地?”

谢韵仪摊手:“奴籍没有地,和良民一样,年满十六至四十岁,要交丁税。等我新的户籍下来,也能从公地分,或是自己垦五亩地。

寻常百姓多会选择垦五亩地。荒地养三年能收获粮食,余下还有五年不用交税。”

“若是我们搬到县城?”

“可以用这边的地,和县城附近的公地置换。也可以不种地,想种的时候再置换。”

“若是有人买了九十亩地,死了?”

“寻常人不可以买地。军功能换地,不超过一百亩,死后可以分给她的孩子。等到这个孩子也死了,她身上若是没有军功,地就全归国君。”

林染揉揉额头,她只是想了解下,不想思考梁国的经济。

不过,这个土地制度,倒是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整个梁国,国君一人是超大地主和最大的豪商。

谢韵仪说梁国国君世代都是明君,林染还挺好奇的。

这得是棵多神奇的树,才能一直结出聪慧有大格局的国君来!

天边泛白两人才睡去,醒来已是日上三竿。

林春兰和林秀菊早早起来吃了饭,在堂屋打麦子。

外头处处都是湿的,打谷桶没地放,她俩就在堂屋铺上草席,用棒槌打下麦粒。

打下的麦粒放在大大的簸箕中摊开,抬到廊檐下晒。

“吵到你们了?釜里有粟米粥。”林春兰笑道,“吃了饭再去睡会?路上湿着,今儿不能上山。”

这些天孩子们白日上山,晚上守夜,打了猎物还要大老远送去县里卖。林春兰心疼,想叫她们好好歇一天。反正外头湿气大,打麦子不差今儿这天。

林染:“不睡了,我们忙完再来帮忙打麦子。”

两人去厨屋喝粥,林染拿出两个饭团递给谢韵仪,两人跟做贼似的,快速吃掉。

家里不种稻谷,粮店的稻米从南边运来的,涨到三十文一斤。林染没有理由买稻米回来,饭团只能避着林春兰和林秀菊吃。

吃了饭,林染和谢韵仪一人抱一个大陶釜,和堂屋里的阿娘阿妈打声招呼:“我们去村长家磨黄豆。”

柳树村就一个石磨,还是柳春生奶奶那辈置办的。石磨放在屋外的棚子里,村里谁家用都成,只用完要清洗干净。

就为这个,柳家三代人当村长,村里人都没二话过。

林春兰和林秀菊以为她们磨黄豆粉,是要混在麦粉里做饼吃,挥挥手,“去吧。”

新麦煎饼香,家里有猪油,不怕陶罐烧坏,可以多做饼。

等林染和谢韵仪走远了,林秀菊“哎”一声:“咱家麦子得换一千斤的黄豆,是得想着法子吃。”

不过也多亏了阿染这个换黄豆的法子,要不然自家的麦子撑死了收两分地的回来,剩下的都得被雹子打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