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染点头:“是比我强多了。”
她系在腰间,随口问了句:“是能用的吧?”
林染一时心血来潮做的藤镯,足足十二个。本意是想着谢韵仪玩坏了还有,谁知道她珍而慎之的收藏起来了。
每次看见那个藏了粉玉镯和藤镯的陶罐,林染都觉得怪不好意思的。
谢韵仪一怔,她把手臂上的藤镯撸下来,晃晃手腕:“珠串我明天再收起来,藤镯每天都戴着玩。”
林染:……
早知道,多做几串珠子。
明明出身富贵,自小什么样的珍贵礼物没得过?偏……连不值钱的藤镯都这么珍惜。
早饭是林染做的长寿面。
林春兰和林秀菊也是一大早就起来了。
女儿儿媳生辰,家里日子又好过,她俩昨晚就想好了,一早就做鸡蛋肉片汤吃。
肉片上的油脂刮掉,女儿儿媳都不喜欢大油。陶釜里放姜片,水烧开,肉片滑下去,再打八个鸡蛋。
最后尝尝味,添点盐,撒葱段。
这做法是跟林染学的,上次村里一起吃宴席,各家都提一条羊肉,一条猪肉回来。
林染切下瘦肉,这么烧了一锅肉汤。
林春兰和林秀菊觉着,天凉的时候,吃上这样一碗肉片鸡蛋汤,日子赛过神仙。
阿娘阿妈做肉汤,林染将昨晚放在油里浸着的面团拿出来,揪面条。
荤油遇冷就凝固,林染烧水化开。揉好的面团浸到油里后,拿到屋里的灶台上热着。
又担心热一晚上,给面条热坏了,林染半夜偷偷收进了空间里。
这会拿出来,油还是热的。
浸了油,加了不少盐的面团韧性好得出奇,好像怎么拉都不会断。
四块面团,每块都揪成了一根面条,一边揪一边往沸水里仍。
等最后一根面条也熟了,林染再小心翼翼的夹起来,放进阿娘阿妈拿过来的肉片鸡蛋汤里。
八个荷包蛋,谢韵仪碗里两个,林春兰和林秀菊碗里各一个。其余四个,全是林染的。
倒不是林春兰对女儿儿媳区别对待,纯粹就是林染吃得多。
她自己揪的面团,就是另三个的三倍大。她的肉片鸡蛋汤,林春兰是拿陶盆盛的。
林染自己都觉得……嗯,看着就想笑……
谢韵仪洗漱完过来的时候,厨屋的圆桌上,已经摆好了三碗一盆,热气腾腾的长寿面鸡蛋肉汤。
林春兰和林秀菊笑意盈盈的,跟女儿儿媳说:“生辰安康,平平安安。”
“这是长寿面,整根面条都要吃完。咱家一家都健健康康活到一百岁。”林染咳一声,“手艺不行,面条做得有点粗。”
林春兰笑:“阿染做的这个面寓意好,一碗里头就一根面。”
林秀菊问:“吃的时候,是不是也不能咬断。”
林染:“断不断都没关系,吃完就行。”
她这么说,一家人自然都舍不得咬断。
小心翼翼的吃完面条,抬起头来,相视笑笑,都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
林染突然觉得,这也是她的家人。
她的生辰也是腊月初一。她奶奶记的是这个日子,她后来就只在这天,和奶奶一起过生日。
而父母,会在另外一天,每人给她打一笔钱,让她自己买喜欢的礼物,就当是为她庆祝了生日。
她没什么不高兴的,那对父母生日,她也是这样对待的。
小时候是奶奶给她做长寿面,大了就是她自己做。
她不在乎自己能活多少岁,只希望奶奶能长命百岁。
“阿染,你怎么了?”谢韵仪轻声问。
林染回过神来,眨了眨眼中的水汽,笑道:“被我自己的手艺,好吃得感动了。”
林春兰揉了揉眼角:“以后咱家不管谁过生辰,都这样吃。”
她和妻子的生辰也该这样过,全家一起分享福气和长寿。
谢韵仪重重的点头:“好。”
林春兰和林秀菊,给女儿儿媳的生辰礼物是一样的:一身绸缎衣裳,一身细布衣裳,一件羊毛坎肩,两双足袜,一双布鞋,一双羊皮靴子。
满满当当,一样样,都是她们对女儿儿媳的喜爱和祝福。
林染看着阿娘阿妈一件件抱出来,放到卧房的炕上,惊讶的问:“阿娘阿妈什么时候缝的?”
针脚密实,细布衣裳的领口和袖口还绣了祥云,布鞋是千层底的,靴子更是不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