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 第149节(第1页)

第149节(第1页)

于迟妥协了,乖巧跟上两人的步伐。

然而,于知乐才进入工作状态没一会,就被在小院休息的于初月和陈昭逮了个正着。

两人双手抱胸,静静地看着她。

“这是县供销社的吴姐,她想订三百瓶泡椒酱。”于知乐被盯得心虚,没有和他们对视。

于初月先让陈昭上山找张海梅,而后热情地将吴云迎进院子,并作自我介绍。

“吴大姐,您先喝口水。”她倒来一杯山楂茶,“泡椒酱这块的负责人正带人在山上摘野山椒呢。”

“海隅村真是好地方出人才,妹子看着还没我孩子大就能管好这么大一盘账。”吴云笑赞,接着端起茶碗小口慢饮。

前院占地大加上多灶台的特点让她意识到这是加工的场所,于是借着喝水的动作观察起院内的环境。

干净的地面和整洁的灶台给了她很好的第一印象。

十几分钟后,背着大竹筐的张海梅带着蔬果小组几人大步流星地走入大家的视野。

如今的她身兼数职,还经常和张海竹跑周边村落谈吃食摊的调料供应,气质干练强势了许多。

相同的磁场让吴云恍惚间看到了年轻的自己,不禁生出好感,连忙喝了大一口茶压下这种情绪。

“吴同志,你好,我是张海梅。”张海梅大方打招呼。

两人寒暄一番,开门见山谈合。

吴云率先抛出话头,一开口就是问最敏感的采购价格,试探张海梅心目中的底价。

她进一步,张海梅就退一步,带她在院子里逛,又是展示炒酱的其他调味料,又是开坛让她尝泡椒泡菜,应对起来游刃有余。

正在淘洗野山椒的组员们没见过她这副模样,频频抬头张望,投去钦佩的目光。

“小梅,姐也不跟你绕圈子了,一口价四毛钱。”吴云突然开价。

一罐酱在大集上才卖五毛钱,她提出的价格对于批发价来说算高了,但张海梅并没有爽快地应承。

“姐,不急,咱们坐下来喝口茶,再好好聊聊细节。”她亲昵地环住吴云的手臂。

喝茶间,两人又是一番你来我往,吴云先败下阵来,直言:“最高能给到四毛五分,但是要换成玻璃罐,只能供给我们一家。”

“姐,您放心,我拍胸口保证省里就一家供销社能买到我们海隅牌泡椒酱。”张海梅笑道,“货也会准时准点送到县里。”

之前有客人提过包装的事,海竹为此跑过一趟玻璃厂,所以她对这方面的成本有一定的了解。

口头达成协议后,院里紧张的气氛消散,蔬果小组的人松了一口气,又像平常一样边干活边小声闲聊。

张海梅仔细读完契约,没发现任何问题,便朝于初月点了点头。

于初月会意,进她办公的小屋取印章,利索盖章。

此时,鱼糜小组和捕鱼小分队说笑着走近,干净利落地完成交接,便各自忙活。

紧接着,小孩们嘻嘻哈哈地拥着张海雁进了小院,央着她继续讲昨天没讲完的故事。

小院一下就热闹了起来,氛围和谐融洽。

吴云瞥见图书角里满满当当的大书柜,不禁感叹:“海隅村以后了不得。”

回过神后,她发现面前的桌子堆满了东西,新鲜蔬菜、干海货、鱼卷等应有尽有,说是朋友的小心意,特地把给供销社的那份泡椒酱分开打包。

张海梅拜托组员去找于二爷,想请他把吴云送到镇上坐车。

另一边,于知乐看完整个过程,搂着于迟浅笑。

同样目睹全过程的李然走到她身边坐下,问:“在这种时候,你不会有不被需要的感觉吗?”

奇怪的问题让于知乐侧过脸去看他,恰好对上他的眼睛。

“我跟着老师进过两次指导组,每次都会在当地待上一年。”李然在回忆,彼时的他比往常多了几分疏离感,“指导着他们从什么不会到成为养殖熟手,丰收庆祝会也是我们的送别会。”

说着,他又扭头去看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的众人。

过去几天,李然从于初月口中得知了于知乐建立副业组的详细过程,与他以往的经历很相似。今天凑巧看见这样的场景,却没在她脸上看到怅然若失的表情,便忍不住问了出口。

“不会,就算有一天我们奔向不同的道路,我们也永远是一个集体。”于知乐回答他的问题。

李然陷入沉思。

这时,张文心带着挑选好的临时工进门,知道了吴云的身份和来因,开心地加入了扯闲篇的队伍。

没一会,于二爷驾着牛车慢慢悠悠地来,载上吴云后不紧不慢地挥了挥鞭子。

之后,副业组几人就新合作开了个简短的小会,于知乐便被她们推出了副业组小院。

于知乐花了一点时间把昨天晕倒的情况反馈给系统平台,就有一搭没一搭地给于迟讲以前在省城的事。

偶遇村里干部或扎堆聊天的老人时,她会停下来告诉对方副业组谈成新合作的好消息。

姐弟二人逛了大半个村子才往家的方向走,期间于迟一直像小老头一样皱着脸。

直至回到家门前,他拉住于知乐,高兴地说:“姐姐很自豪!”

于知乐很快联想到她和李然的谈话,把他举高,转着圈进了门,说:“小宝答对啦!真棒!”

下一秒,于越从她手中接过于迟,放在椅子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