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一直担忧的事,副业组所有的人心情都愉悦了不少,干起活来更加爽利。
于知乐今早特地让她们多备了食材,谁知一中午就卖光了。
傍晚的外送单子不少,她让吃食摊的人留在大集休息,自己则和张文心她们一起回村准备食材,再让捕鱼队的人送到大集。
第191章
夜色朦胧,吃食摊的人才回到村里。
她们是和在国营饭店上班的几人结伴回来的,路上提起今早大集的闹剧。一行人恶狠狠地骂了那几个小流氓一通,心情很是舒畅。
“回来了。”于知乐在副业组小院复盘近段时间的工作,见她们进院安放厨具,停下了笔,“你们今天辛苦了,明天在家休息,不用来副食品小组帮忙了。”
“欸,行。”应好的声音此起彼伏。
通知完她们,于知乐合上笔记本,往于家小院的方向去。
家里屋檐的灯亮着,蓝圆圆借着灯光在翻看于婉琴前几天寄回的衣服款式册子,连连发出惊叹。
“看了十几遍,还在看呢。”于知乐在她身边的竹椅坐下,打趣道,“怎么就看不腻呢?”
蓝圆圆顺势歪头靠着她的肩膀,应道:“谁让婉琴婶婶设计的衣服这么漂亮呢,明明大家看的都是同一批书!”
她口中的书是杜生在从港城带回的时装杂志,她看完之
后就寄去了京市,而于婉琴看完后灵感爆发,画了足足三十张款式图。
于知乐没再应声,只是倚着她发呆,放松大脑。
同居几月有余的两人习惯了这样的相处模式,吹着清凉的晚风,各做各的事。
过了一会,蓝圆圆打破安静,说:“有件事忘了告诉你,他过几天回来,说带我去别的地方走走,我已经收拾好东西了。”
“圆圆姐姐,你怎么抛弃我了?”于知乐掐着嗓子说话。
话音才落,两人都没忍住,扑哧笑出声。
小插曲一出,她们直接进入唠嗑环节,蓝圆圆提起她和于初月学英文的事。
曲欣很乐意教她们,根据她们现有水平专门定制了一个学习计划。于初月二人才跟着她学了半年多,已经可以与她进行一些比较复杂的对话。
“初月进步得特别快,欣姨说她天生是学语言的料子,过段时间让正叔教她俄语。”蓝圆圆第一次提起这些事,“华叔还会德语!他也要教初月。”
于知乐对此并不意外,于初月总是把小本子揣口袋里,一有空就会掏出来背单词。
两人聊天话题向来天马行空,很快又转移到别处。聊到深夜,她们才回屋休息,天亮后又各自前往不同的副业小组。
日子循环反复,但也算有滋有味。
三天后,城里传来大消息——镇罐头厂人事发生巨大变动,原厂长和他的肥秘书都被抓去蹲大牢了,副厂长李如心直接晋升为厂长。
李如心上位后,动作也不小,又进行了生产线的大调整,在镇上掀起了很大的风波。
“没想到居然是他们,太阴狠了。”张文心愤愤不平道。
于知乐早有预料,反应平平,说起五个帮凶的处置。
在刘书记据理力争下,这五人不仅要去农场改造,还要回到户籍地和周边县城进行游街,替海隅牌澄清此前的种种谣言。
“总会有眼红的人,我们要做好内部管理。”于知乐记起杜十收买人的事,“最起码做到问题不出在自己人身上。”
张文心和于初月深有同感,三人又开始开始讨论京市罐头厂选人的标准。
厂房破土动工之日在即,她们打算同步筛选首批工人。等厂房建好,就可以分批将大家的户籍迁到京市,到时不至于手忙脚乱。
在她们收到消息的第二天,那几个小流氓便开始游街澄清。他们在各自家乡本来就是过街老鼠,如今没了仰仗,前去看热闹的人并不少。
海隅牌的名声因着这个机会被更多人熟知,大大小小的订单接踵而至。
看着葛小菊和张灵带回的一沓单子和花花绿绿的定金,副业组众人都很开心,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即投身生产线。
“再歇两天,等我安排好日程表。”于知乐笑道。
众人纷纷应好,也叮嘱她要注意身体,不要过度操劳。
副业组小院一如既往地热闹,大家或讲村里的小八卦,或谈论乔老师寄来的最新报纸上的各则新文。
突然,一道清亮的声音脱颖而出,成为小院里的焦点。
那人说:“白薇她们出海也差不多三个月了,是不是快回来了?不知道她们收成怎么样。”
于是,众人的话题集中在远洋队上,不可避免地提起当初占了省城日报半个版头的报导,气氛更加热烈。
大家没注意到,一道身影在门外停留片刻,随后悄然离开。
于知乐边校对订单与定金,边想远洋队的事情。
临近端午节,于佩兰的工作任务变得繁重,不能回村过节。这几天,蓝圆圆不在,于知乐便决定去省城陪他们过节,正好可以向贺有安打听一下情况。
天色逐渐变暗,众人陆续离开小院,回家做饭。
于知乐一直待到做好生产日程表,用图钉将其固定在小院新增的大记事板上,才慢慢悠悠回家。
她做着放松肩颈的动作,瞄见自家小院上方散发出朦胧白光,觉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