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两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前来开门,见了蓝圆圆,合声喊道:“圆圆小小姐。”
蓝圆圆没见过两人,但猜到他们就是杜生口中看着他长大的李叔李婶,微笑着朝他们打招呼。
老两口应声,眼眶瞬间红了,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感受到蓝圆圆的情绪变化,两人慌忙擦去眼角的泪水,引着她们往里走,并向她们介绍沿途看到的建筑。
厂房是单层建筑,施工难度较低,已经进入屋顶收尾阶段。一路走来,能看见几个人在房顶上检查。
而员工宿舍预计建两栋四层小楼,第一栋才建到三层,第二栋还在起地基。工地上的人很多,在她们经过时,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建房子的人晚上会留在这边吗?”于知乐问李家老两口。
“少——”李爷爷顿了顿,改口道,“杜先生考虑到了大家的安全问题,这段时间,大家住在附近的宅子。宅子附近有能信得过的人看守,你们不用担心。”
说罢,他先带大家去临时搭建的棚屋放好行李,而后带着她们在厂里逛了一圈,让她们对整间厂有初步的认识。
紧接着,她们回到棚屋拿行李,从后门离开工厂。走了约莫十分钟,来到一个古色古香的大宅子面前。
守门的两人对李家二老恭恭敬敬,众人还没走近,他们就提前拉开了门。
“这是杜先生以前住的宅子。”李爷爷的话是专门讲给蓝圆圆听的。
闻言,蓝圆圆好奇地观察周围的一切。
屋里的装潢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现有的精致程度还是让大家开了眼界。宅子前院九曲十八弯,大家绕了好一会才进入后院,去到各自的房间。
“这个宅子,太大了吧。”张文心安置好行李,来到客厅与大家会面,“我都快迷路了。”
李家老两口看她们四处打量和感叹,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眼神温柔得像是在看嫡亲的小辈。
“我们准备了午饭。”李奶奶柔声道,“你们坐了一天火车也累了,吃完饭就去洗澡休息吧,热水也都备好了。”
众人纷纷落座。
这时,守门的其中一人进来,在李奶奶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那人走了,李奶奶便依次走到于知乐、张文心和于初月身边,说有人来接,想请她们吃一顿饭。
于知乐三人心有灵犀,一下便想到了于海清和张香茹,随意找了个借口,一起出门。
小汽车旁站着一个英姿飒爽的女人,边拉门边说:“我姓胡,是于副局的秘书兼司机。”
三人朝她微笑点头致意,上了车。
路上,车内气氛安静。于知乐从后视镜看见认真开车的胡秘书,越看越觉得她与胡曲莲的警卫员长得像。
汽车一路疾驰,最终停在京瑞饭庄。
临近饭点,大堂如于知乐上次光顾时热闹,各种饭菜香味在空气中交织。
见了胡秘书,服务员热情来迎。
胡秘书停在大堂,说:“先带她们上去。”
服务员会意,轻车熟路地将于知乐三人带往二楼的包厢。他轻敲几下门,等了一会才推开门。
打开门后,他低眉顺目,不敢往包厢里乱瞄一眼,让她们进去后就顺手带上门。
于海清和张香茹并肩而立,往向门口,与于知乐三人对视良久。两人笑意满面,毫不掩饰眼神里的欣赏。
“欢迎来到京市。”于海清向她们张开双臂。
在桌案上看到海隅村副业组的申请后,她派人查过副业组的底细,根据寄回的描述,能辨认出每一个人的身份。
她的笑让于知乐三人如沐春风,没有初次见面的拘谨,几人相处起来反倒常来往的晚辈小辈。
于海清二人得知张文心奶奶身体依旧健壮,松了一口气,想假以她们的名义寄东西回去。自从葛泰到省运输队工作后,她们定期给张奶奶寄的营养品便断了,如今她们想复寄。
“以后您将东西送到厂里给我,我一起寄回去。”张文心爽朗一笑。
于海清和张香茹看着这个与恩人性格截然相反的女孩,眼神相当柔和。
五人默契地没提海隅食品加工厂的事,聊的都是些家常,张香茹突然将话题转到于初月身上。
“初月,你想过去离家很远的地方读书吗?”她问。
于知乐三人知晓这个问题的真正含义。
于初月认真点了点头,应道:“目前,我在学习英、德、俄三门外语,时刻准备着。如果机会降临,我会毫不犹豫抓住。”
“你知道语言学和理工领域去的地方有七成的几率不同吗?”张香茹指节敲敲桌面,继续追问。
于初月真诚回答:“现在才知道,但不会影响我的选择。”
张香茹笑了笑,将话题带到别处。
于知乐看于海清偶尔瞥向包间门,又想到胡秘书在大堂的停留,觉得这顿饭远没有表面这么简单。
如她所料,几分钟后,有人敲了敲门。
门打开,胡秘书带着三个女人进了门。其中两人穿着朴素,年龄与于海清二人相仿。另一人打扮时髦,看着只要三十出头。
三人进了门,胡秘书主动退出包间。
“每回聚会都在这儿,我都腻了。”时髦女人将手包随手往椅子一扔,轻吹指甲,“下回该在老莫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