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少年的声音在书房里回荡,震得窗纸都微微颤动。
赵承平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了。
他缓缓站起身,三十岁的面容突然显得严厉而陌生:“再打一场?你说得轻巧!”
他一掌拍在案几上,震得笔架上的毛笔跳了起来:“再打一次,不要粮饷吗?你觉得朝廷会答应吗?”
吴承安倔强地仰着脸,阳光透过窗棂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可是。。。。。。”
“可是什么?”
赵承平冷笑一声,绕到书案前,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
“我军将士战力本就不如大坤军士,再打一场,万一输了,你来负责吗?”
“那也不能。。。。。。”吴承安的声音哽住了。
“不能什么?”
赵承平的声音陡然提高:“战端再开,生灵涂炭,万一战败,清河县百姓将会是什么下场,你有想过吗?”
他越说越激动,额头上青筋暴起:“你以为本官愿意签这城下之盟?可这就是为官之道!权衡利弊,两害相权取其轻!”
吴承安被这一连串的质问逼得后退了一步,后背抵上了冰凉的书架。
他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赵县令,突然觉得胸口闷得厉害。
这就是他敬重的赵大人?这就是朝廷命官的为官之道?
吴承安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您就和大坤达成协议?您这样做。。。。。。”
赵承平不耐烦地挥手打断他:“你以为一场小胜就能改变什么?”
“大坤王朝将领如云,死了一个拓跋锋,他们还能派十个、百个来!”
“继续打下去,我们只会失败,最终害得清河县百姓无家可归!”
这句话像一盆冰水,将吴承安浇了个透心凉。
他呆呆地站在原地,突然觉得眼前发黑。
被屠杀的吴家村人,那支箭,那些拼上性命的厮杀。。。。。。在这些人眼里,原来什么都不算。
这些人关心的只有他们自己的前途!
书房里安静得可怕,只有两人的呼吸声此起彼伏。
过了许久,吴承安才找回自己的声音:“赵大人,我不能跟您去京都!”
“你说什么?”赵承平眯起眼睛,声音危险地压低。
“我说。。。。。。”
吴承安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板:“我不想去京都,不想做您的府丁。”
赵承平的脸瞬间涨得通红,他一把抓住吴承安的肩膀:“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机会!你一个十岁的孩子,难道要在这小县城里蹉跎一生?”
吴承安的肩膀被捏得生疼,但他没有退缩:“如果朝廷是这样的朝廷,官员是这样的官员。。。。。。”
他的声音颤抖着,却异常坚定:“那我宁愿一辈子待在清河县。”
“放肆!”
赵承平勃然大怒,一把推开吴承安。
“你一个黄口小儿,懂什么朝廷大事!本官念你年幼无知,今日不与你计较,滚出去!”
吴承安踉跄着退了几步,后背撞在门框上。
他最后看了一眼这个曾经让他敬仰的赵大人——对方气得胡须都在发抖,那张儒雅的面孔此刻扭曲得可怕。
少年转身推开房门,五月的阳光迎面扑来,刺得他眼泪直流。
他跌跌撞撞地跑出县衙,跑过熙熙攘攘的街道,跑过正在重建的商铺,一直跑到城外的小河边才停下来。
河水哗哗流淌,倒映着蓝天白云。
吴承安跪在河岸边,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
他为那个晚上的自己哭,为那些战死的将士哭,也为那个曾经崇敬赵县令的傻孩子哭。
远处,清河县的城墙在夕阳下泛着金色的光芒。
吴承安擦干眼泪,突然从怀里掏出那方赵县令赏的令牌,用力扔进了河里。
“咚”的一声,水面泛起一圈涟漪,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他站起身,拍了拍膝盖上的泥土。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远处的青山脚下。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再也不会想着去考什么科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