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圣元帝的背后发寒,他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的决策错误,是他给了天下,储君会在三王里面选,这样的话,肯定有很多人追随他们,为了从龙之功,为了新帝登基后还能继续荣华富贵,或者是一跃成为人臣之巅。
&esp;&esp;他后悔了,那时他要是召集十几个宗室成员入京,然后再每个人都给予一定的权力,又不会太多,这么多王上,就算有人还会站队,那力量就分散了许多。
&esp;&esp;圣元帝心里不由得想,要是五军营没了,现在他要怎么做。
&esp;&esp;五军营的兵力来源于京卫,集中调周围三省的卫所兵,以及全大周各地卫所中抽调的兵,每十年一轮换。
&esp;&esp;五军营分布在京都周围,并不是集中在一起的,算是把京都呈包围式地保护了起来。
&esp;&esp;大周的兵可能知道百户,不一定认识将军,想要解决五军营被控制的事情,就得彻查,更换军营里面的军官。
&esp;&esp;普通官兵,有一口饭吃就行了,一般不会跟着造反,有野心的是那些将军。
&esp;&esp;兵士只跟着头头走,头让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谁知道是不是造反。
&esp;&esp;当年太宗告诉手底下的人“清君侧”,这不就做了皇帝嘛,搞不好底下的兵士真的以为是清君侧了。
&esp;&esp;可有一点,大周欠了很多军饷,圣元二十七年就发了一次军饷,就那么一点银子,他还欠着大周兵士八个月的军饷呢。
&esp;&esp;不发军饷,谈何让兵士效忠。
&esp;&esp;圣元帝年纪大了,稍微想想,脑袋就痛得发胀,半晌才道:“叫长公主来。”
&esp;&esp;这个时候,他能想到的只有虞九舟了。
&esp;&esp;最近发生了太多事情,虞九舟都帮他处理好,还给他带来了不少银子,让他轻松了许多。
&esp;&esp;可以发现,现在的圣元帝,越来越依赖虞九舟了。
&esp;&esp;吩咐了下去之后,圣元帝才看向迟晚,“如果三王真的控制了五军营,你觉得朕该怎么做。”
&esp;&esp;这个问题是试探,也是真心想要知道一些不一样的答案。
&esp;&esp;其实皇帝询问的每一个问题,都不能直接回答答案,还要回答的让皇帝能接受,且不暴露自己的野心,中规中矩,又说到皇帝的心坎里,所以说,伴君如伴虎。
&esp;&esp;迟晚听到虞九舟也要来,心里松了口气,这就是长公主殿下带来的安全感。
&esp;&esp;对于圣元帝的问话,她想了想,“陛下,臣以为现在不能打草惊蛇,此时要是动五军营,必定会引起三王的异动,让三王自然而然的联合起来。”
&esp;&esp;“以臣之见,五军营不能不动,也不能大动。”
&esp;&esp;圣元帝满意之余又有些失望,这些道理他都知道,能看到这点,说明迟晚还不错,可她并没有提出解决办法。
&esp;&esp;哪知迟晚下一句道:“所以,臣认为,擒贼先擒王,与其急着动五军营,不如直接从三王身上着手。”
&esp;&esp;“中山王兼并民田证据确凿,臣请以律处置,至于颖王可以先圈禁起来,等宝安王回来,也进行圈禁,然后调查二王是否有触犯大周律,若是没有再放出。”
&esp;&esp;圣元帝:“……”他就不该问,这是什么破办法。
&esp;&esp;好端端的,处置一个王上,圈禁两个王上,这不是逼着他们反吗?
&esp;&esp;还有满朝文武也不会答应,必然会引发朝堂内乱。
&esp;&esp;可看到迟晚正的发邪的脸,圣元帝又骂不出来,“你可知道,这样做会引发什么后果。”
&esp;&esp;迟晚当然是故意这么说,她要做个纯臣,谏臣,就该无差别攻击才对。
&esp;&esp;“陛下,一时乱象,总比引发兵变政变更好,到时只会更乱,陛下不能把自己放在危墙之下,三王一旦动乱,百姓更是遭殃。”
&esp;&esp;她一副正义凛然的模样,衬托出圣元帝很不爱民如子的模样。
&esp;&esp;不等圣元帝说话,迟晚又道:“陛下,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昔日藩镇割据,四方战火纷飞,三王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若他们回到封地揭竿而起,更是糟糕,若三王动乱,势必出现人间地狱,生灵涂炭。”
&esp;&esp;“如今三王虽有势力,但尚可掌控,万不可等他们兵变政变,殿下宜当机立断。”
&esp;&esp;迟晚巴拉巴拉说了一堆,圣元帝只有一个念头:等舟儿来了再说。
&esp;&esp;他怎么不知道迟晚说的是对的,可这不是上策,他想不出来上策,对迟晚的中策又不想采纳。
&esp;&esp;还好,长公主府距离皇宫近,虞九舟来得很快。
&esp;&esp;虞九舟来时,迟晚恭敬地弯腰行礼,“殿下。”
&esp;&esp;随后她起身,两人的目光触碰到一起,虞九舟心下了然。
&esp;&esp;来之前,虞九舟就猜测到,圣元帝找迟晚是为了什么,也告诉了迟晚,要怎么应对。
&esp;&esp;当然,她不是一字一句地教的,她只是跟迟晚说:打太极就好。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