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穿书成长公主的驸马赘A > 第218章(第1页)

第218章(第1页)

&esp;&esp;以前辅佐过他的人,只是出主意稍微大声了点儿,他掌权后,就找借口把人给杀了。

&esp;&esp;准确地说,宝安王本来就是卸磨杀驴的阴暗性格,只是以前他为了达到目的会装,在召往京都前,他就是一个小王上,当地知府他都得让三分,来到京都又被中山王跟颖王压得死死地,隐忍习惯了。

&esp;&esp;一朝拥有了权力,他就忍不住了,开始报复别人。

&esp;&esp;重生后的他当皇帝好几年了,性格暴露得很彻底,甚至变本加厉,就是说,重生对一些人来说,不一定是好事。

&esp;&esp;这些是虞九舟的分析,迟晚同样收到一份,不过她更喜欢虞九舟写情书,而不是把情书当工作报告写。

&esp;&esp;之前还写什么——迟晚,孤有些想x了。

&esp;&esp;因为字被墨水盖住了,她猜测应该是“想要”两个字。

&esp;&esp;长公主殿下说话真的是,一时无比放得开,一时含蓄得很,令人捉摸不透啊!

&esp;&esp;

&esp;&esp;皇帝驾崩,称之为先帝,为此新帝继位是应该的。

&esp;&esp;皇太孙该继承皇位,成为大周新的皇帝,但是皇太孙实在是太小了,

&esp;&esp;一个多月的皇帝,历史上是有,但是结局不好。

&esp;&esp;孩子太小,压不住皇位,但国不可一日无君。

&esp;&esp;虽有长公主殿下,但是那跟皇帝不一样的。

&esp;&esp;有人上书,请长公主殿下早让皇太孙继位。

&esp;&esp;否则宝安王那边先一步继位的话,对京都正统多少有点儿影响,尽管算不上太大。

&esp;&esp;宝安王顶多是乱臣贼子,当了皇帝也不会被承认。

&esp;&esp;王朝更替,一个新的王朝建立后,为了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需要宣称自己继承了前朝。

&esp;&esp;这件事迟晚知道一点,据史料记载,朱元璋承认了唐朝的免死金牌,也可能是丹书铁券,反正就是免死的,这何尝不是在向天下宣布,明是承接唐宋正统。

&esp;&esp;正统在历朝历代都很重要,哪怕是开国皇帝都要以此来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和延续性。

&esp;&esp;宝安王此举,把自己推向了乱臣贼子的道路上。

&esp;&esp;大周虽有了灭国气象,但虞九舟的出现,给大周带来了中兴的希望。

&esp;&esp;每个朝代统治了二三百年,肯定是有一批忠诚的护卫的。

&esp;&esp;唐末再奏秦王破阵乐,为唐续命三十年,宋末陆秀夫带小皇帝跳海,他们的身后,有无数忠臣义士跟着跳海,给受尽屈辱的南宋一个体面的退场方式,明朝就更不用说了,灭亡之后,复明从未终止。

&esp;&esp;大周同样,有一批绝对忠诚大周的人。

&esp;&esp;他们无所谓谁做皇帝,只要是大周正统就行,前提是正统,合法的继承者,宝安王此举直接把自己的合法性给玩没了。

&esp;&esp;在皇帝要去江宁前,迟晚跟虞九舟就想过了所有可能。

&esp;&esp;无非是宝安王想趁机控制住圣元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是重生的,肯定知道圣元帝快死了,所以他想让圣元帝在快死的时候,能立诏把皇位传给他,到时候不管虞九舟这边同不同意,他都是皇帝,至少是正统。

&esp;&esp;哪怕虞九舟说他的继位诏书是假的,那也是口说无凭,况且他的诏书本来就是真的,他有无数的办法让圣元帝写下诏书,虞九舟承认他,那就皆大欢喜,不承认他,双方呈南北对立之势,后面谁能做大周的主,统一大周,就各看本事了。

&esp;&esp;谁能想到,圣元帝竟然没有带玉玺,把玉玺留给了虞九舟,大周传国玉玺,没有玉玺,他就算不上正统,诏书上还没有盖印,他的继位就成了不明不白的。

&esp;&esp;要不然虞九舟把玉玺扣下来做什么,宝安王打着最少占据南方的主意,她怎么不多做准备。

&esp;&esp;而圣元帝在汪海的蛊惑下,还用血写了即位诏书,听说血是汪海的,不重要,只要别人认为血是圣元帝的就行了。

&esp;&esp;诏书的内容要等汪海回来才能知道,目前宝安王的人追杀得紧,暂时还无法回京都。

&esp;&esp;现下宝安王狗急跳墙,迫不及待地宣称自己是继位皇帝,因为只有当上了皇帝,他才有资格对南方的一切指指点点。

&esp;&esp;当地可以不听,可他手里有信国公的军队,还有一些他自己筹备的军队。

&esp;&esp;宝安王上位第一件事,就是继续扩招军队。

&esp;&esp;看来他也不是太信任信国公,宝安王知道,做皇帝必须有自己的军队,不然就是傀儡。

&esp;&esp;他上辈子做了那么多年的皇帝,当然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esp;&esp;信国公还没有胆子取代宝安王,姓虞的造反跟外姓的造反是不一样的。

&esp;&esp;朱老四造反,一路上都有人放海,不排除他很强,但当时他手里多少人,建文帝多少人,这便是国姓。

&esp;&esp;大周也是一样,只要是你们姓虞的当皇帝,他们这些臣子就没有太大的意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