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等大家议论过后,江晚月继续道:“外国人来视察,那么,我们全厂工人都要接待他们,必须做到每个人都学会几句简单的外语,从明天开始,每天中午,大家可以去班上听课,时间半个小时。”
&esp;&esp;闻言,工人们齐齐哀嚎。
&esp;&esp;之前有个扫盲班,好不容易学会了认字读书,居然还要求学英文,太难了!
&esp;&esp;江晚月一笑:“一个月一次考试,前三名有奖励,大家加油吧。”
&esp;&esp;她还记得,恢复高考第一年的英语非常简单,对她来说肯定不是问题,但这个年代,英语不是专业课,哪怕是高中应届生,也很难考得高分。
&esp;&esp;她现在,就是帮大家把英语捡起来,每个人抄一下课本,先熟悉一下,等国家通知正式下来,大家才能用最快的速度进入状态。
&esp;&esp;厂子里的知青,基本上都会参加高考。
&esp;&esp;而其他人,工人、农民、干部、干事、赤脚医生……年龄基本上没有限制,绝大部分人都可以通过高考这个渠道走出小山村,出人头地。
&esp;&esp;江晚月自己也开始看书。
&esp;&esp;她虽然读过书,但读的是几十年后的课本,和这个年代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esp;&esp;陆老给了她高中两年的课本,她每天工作结束后,和几个孩子一起,挑灯夜读,仿佛回到了当初准备高考的时候。
&esp;&esp;见她这么刻苦努力,林锦也有样学样:“我已经落后你太多了,不能被你甩更远了,你学什么我就学什么……咦,你咋看高二的课本?”
&esp;&esp;江晚月笑道:“下乡这么多年,之前学的都忘了,捡起来再学一遍,我可不会嫌自己学得多。”
&esp;&esp;林锦耸耸肩:“这些东西我还记得,就不跟你一起学了,我还是继续学英语吧。”
&esp;&esp;她拿着自己抄的英语笔记,去找江圆圆聊天去了,不是单纯聊天,而是用英语对话,提升非常之快。
&esp;&esp;在一片火热的学习之中,一眨眼就到了一九七七年十月份。
&esp;&esp;江晚月特意找人订购了京城的报纸,在十月十二号,京城报纸上,就报道了恢复高考的消息。
&esp;&esp;报纸寄到公社时,才十五号,而这时,省城或许已经收到消息了,但县城公社这边,完全没有人知道高考要恢复了。
&esp;&esp;当她将报纸拿回去时,整个公社甚至整个县都沸腾了。
&esp;&esp;“天哪,高考恢复?”
&esp;&esp;“如果考上大学,是不是就可以回城了?”一个下乡九年不得回城的知青掩面而泣。
&esp;&esp;另一个知青冷静摇头:“这是京城的报纸,只通知了京城学子高考恢复的消息,湖省没有……应该是今年以京城为试点,明年才轮到我们吧。”
&esp;&esp;知青们一个个忐忑不安。
&esp;&esp;江晚月笑着开口:“不管怎样,高考肯定会恢复,别纠结焦虑了,从现在开始,拿起书本,开始学习吧!我们厂子的教室,随便大家读书,我也会安排老师给你们指点学习!”
&esp;&esp;英语老师自然是江圆圆莫属,这时的英语不是主课,只作为录取的参考指标。
&esp;&esp;数学老师请还未平反的李老来担任。
&esp;&esp;语文从县城高中请了个老师。
&esp;&esp;物理化学附近根本就没有能教的人,江晚月正头疼之时。
&esp;&esp;陆老和陆老太太坐车来了小荆大队,他老人家笑呵呵的说道:“全国准备高考工作,我这个老家伙被踢出来了,就来小荆大队玩一玩,怎么样,欢迎我吗?”
&esp;&esp;江晚月大喜:“我看您是玩不了了,有个岗位很适合您,物理化学老师,如何?”
&esp;&esp;陆老先生本就是为了这个而来,欣然点头应下。
&esp;&esp;在小荆大队这些年,承蒙这里的乡亲们看顾,他们一家人没有生离死别,熬到了平反,这是多大的幸运啊,如今他有能力,自然要回馈这些人。
&esp;&esp;一眨眼到了十月底,全国的广播终于开始播报高考恢复的消息。
&esp;&esp;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esp;&esp;而此时,距离高考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
&esp;&esp;江晚月统计了一下,小荆大队共有一百二十人报了名,厂子就占了九十多个名额,看来这段时间的学习动员,让大家对高考也有了信心。
&esp;&esp;宋家宋老大的二儿子,宋老二的大儿子,都读过高中,也报名了高考。
&esp;&esp;她发了一个通知下去,只要是报考了高考的员工,放假一个月,直到高考结束。
&esp;&esp;若是没考上,厂子欢迎他们回来。
&esp;&esp;若是考上了,厂子会负担员工们大学四年的生活费,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他们毕业后,若是要从事相关行业工作,希望能优先进入她的厂子,若是食品行业以外的行业,那就随便他们选择了。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