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于是钰莹一咬牙,“咱们走。”,率先走到了屋檐外。
&esp;&esp;灼热的温度照在她身上,钰莹额头立马就冒了汗,钰莹忍不住用拿在手里的团扇替自己扇风。
&esp;&esp;结果这风都是燥热的,钰莹只好停下,转而将团扇举到额头,替自己遮挡阳光。
&esp;&esp;清桃连忙跟上。
&esp;&esp;主仆二人半道碰见了从外面回来的青黛绿沉二人。
&esp;&esp;“奴婢参见娘娘。”
&esp;&esp;两人过来向钰莹行礼。
&esp;&esp;“你们这是从哪里回来?”钰莹好奇地问,毕竟这会儿温度可不低。
&esp;&esp;“回娘娘,奴婢和绿沉刚从八阿哥那儿回来。”
&esp;&esp;听到是从胤禩那儿回来,钰莹不再继续问了,转而问起两人是要去换身衣服还是跟她一起去小厨房?
&esp;&esp;两人当然是要跟着去小厨房。
&esp;&esp;于是,一行人继续往小厨房去。
&esp;&esp;你问青黛和绿沉为何会从八阿哥那儿回来?还不是因为佟佳氏回宫了,康熙怕胤禩身边没人照顾,便时常派人过去照看一二。
&esp;&esp;而青黛和绿沉本就是乾清宫出身,哪怕如今已经在钰莹身边伺候了,康熙也是使唤惯了的,这不顺嘴就将这事交给两人了。
&esp;&esp;等到了小厨房,小厨房里的众人都习惯了这位瑾嫔娘娘时不时往这儿跑,向钰莹请完安后,派了一个小太监在钰莹身边供她差遣,其余人都各忙着各自手里的事。
&esp;&esp;小厨房里温度比外面还高些,才站了一会儿,钰莹就受不了了。她问起身边的小太监:“今日有熬酸梅汤吗?”
&esp;&esp;“回娘娘,今日没有。”
&esp;&esp;酸梅汤是御用饮品,并不会日日都熬,一般都是和莲子百合粥和荷叶绿豆粥轮着煮,这三样是夏日消暑解渴最常见的饮品。
&esp;&esp;听见今天没有,钰莹便吩咐小太监起锅现熬。
&esp;&esp;等酸梅汤已经熬上了,钰莹嘱咐他们等熬好了后加些冰块送去清溪书屋,自己就回去了。
&esp;&esp;倒不是钰莹不想亲自上手,实在是这小厨房里的任何一个都比她的手艺好,她也没必要抢着来。
&esp;&esp;也不知道她跑这一趟是干嘛?
&esp;&esp;算了,整日待在屋子里也闷,就当是出来活动活动。
&esp;&esp;牛痘
&esp;&esp;钰莹在外面转了一圈,又重新回到清溪书屋,康熙仍旧坐在原来的地方批阅奏折。
&esp;&esp;见钰莹走进来,身后还跟着青黛和绿沉,康熙放下手中的朱笔,起身活动一番,而后向两人问起胤禩的情况。
&esp;&esp;“回皇上,今日四阿哥陪着八阿哥,八阿哥一切都好。”
&esp;&esp;康熙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esp;&esp;钰莹刚从外边回来,眼下瘫成了一张饼趴在御案上,康熙向来见不到她这副懒散的样子,便提议两人来手谈一局。
&esp;&esp;不等钰莹拒绝,一旁的梁九功就已经将棋盘摆好,抱着拂尘站在一旁,只等着两人入座了。
&esp;&esp;钰莹能怎么办?只好恹恹地走过去,康熙率先坐在了白子的一方,将黑子留给了钰莹。
&esp;&esp;黑子先下。
&esp;&esp;都说人生如棋,反过来也是一样。钰莹的棋就跟她的人一样直来直往,走一步算一步,没有任何谋算。在康熙看来,连三岁小儿都不如。此刻能跟他下得有来有回,都已经是康熙放海了的结果。
&esp;&esp;钰莹丝毫没意识到康熙让了自己,她似是如临大敌,皱着眉,每一步都下得瞻前顾后。
&esp;&esp;钰莹绞尽脑汁,倒是康熙,难得放空了思绪。
&esp;&esp;他一边下棋还一边同钰莹闲聊。
&esp;&esp;在提起他几个年幼的皇子时,一旁的梁九宫倒是提醒了他一件事。
&esp;&esp;“皇上,快要到几位皇子种痘的时候了。”
&esp;&esp;“哪几个孩子到年龄了?”
&esp;&esp;嗯?种痘?
&esp;&esp;钰莹停了下棋的动作,侧着耳朵听两人的讲话。
&esp;&esp;“回皇上,此次需要种痘的有八、九、十三位阿哥,还有五公主。”
&esp;&esp;“那便去他们各自的额娘那儿通知一声吧。”
&esp;&esp;“嗻,奴才这就去办。”
&esp;&esp;梁九功领了命退了出去。
&esp;&esp;康熙回过头来看见钰莹没有再下棋,而是一脸好奇地看着他,以为这是钰莹不知道种痘的意思,于是他也将棋子放回棋盒,同钰莹解释起他的人痘法。
&esp;&esp;其中,不免没有炫耀的意思。
&esp;&esp;毕竟,在他看来,能将天花这种一旦染上就足以毙命的疫病提前预防,无论放在何处都是了不起的事。他相信哪怕是放在钰莹那个时代,也该是名传天下的壮举。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