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说不眼红是假的,生意红火得粥铺老板进进出出,都要扫她两眼。
&esp;&esp;李卉知道自己的处境,夹起尾巴做人是她来到大秦后的第一生存法则。
&esp;&esp;于是她趁着粥铺老板递来的订单“梯子”,就坡下驴地给了个成本价。
&esp;&esp;一块豆腐干四钱,如果切成豆腐干丝可以做三个小碟子的份量,但是她给梁记粥铺的是两块才五钱。
&esp;&esp;粥铺老板果然满意,一顿饭的功夫便就定了下来。
&esp;&esp;“往后你每日逢集,就给我送十斤过来,这是契书,你拿好。”
&esp;&esp;一斤豆腐干约三块左右,十斤也就是三十块,三十除以二就是十五,十五乘以五就是七十五钱,所以老板提前给了一半的钱。都还是一个月的量。
&esp;&esp;李卉拿到手里,感受到了钱的份量,更是觉得这是她跟本地商铺建立联络的第一家,多少她都愿意,于是她道了谢,“承蒙梁老板错爱,我一定按时交货。”
&esp;&esp;“不过,梁老板”,李卉作欲言又止状,“我能否提一个不情之请?”
&esp;&esp;“好,小娘子请讲。”梁记粥铺的老板自然姓梁,他乘了李卉的情,此刻已经比这些时日的脸色和蔼多了。
&esp;&esp;做生意嘛,最讲究和气生财。说笑着就能把生意谈了,何至于剑拔弩张呢?
&esp;&esp;“就是我想……做个“卉娘小吃摊”的木牌,离在我摊位跟前,然后还要麻烦您,在食客们吃到店里的豆腐丝后,告知他们,您是从我这里进的货……”
&esp;&esp;此举有让梁老板帮忙打广告之嫌,但他却答应得十分爽快:
&esp;&esp;“成,下次市集之前,我便着人帮你做好。后面你也不必拿回去,就跟炭火炉子一并都放在我店中。哦对了,还有这几次借你的条案,往后你就拿着用吧。”
&esp;&esp;李卉此刻对一句话深信不疑——“钱不能一个人全部赚完,要大家一起赚”。
&esp;&esp;“多谢了,多谢”,李卉心中感动,又红了眼眶,临走前都还不忘卖回惨,“梁老板高义,我兄长近日外出了,家中更是忙不过来,正愁没地方找木料来写呢……”
&esp;&esp;“好说,好说”,梁老板心情也很不错,认为解决了眼前小娘子的燃眉之急,“不过,小娘子,你今日怕最好少拿些东西回家吧?午后的雨便一直下,你又是孤身一人,怕路上泥泞不好走哦!”
&esp;&esp;李卉本来正沉浸在以后每天一睁眼,她就是有七百五十钱入账的李掌柜了!
&esp;&esp;可梁老板的话提醒了她,阿嫂有事回了娘家,未来一两次市集怕都要她独自一人摆摊。尤其到了四月末,天就跟漏了一样,成天阴雨绵绵的。
&esp;&esp;“那我……若是把所有的家当都放您店中,您会不会觉得我太贪心了……”
&esp;&esp;烤蚕蛹小娘子是个妙人
&esp;&esp;此话一出,梁老板倒是没觉得她有多贪心,反倒觉得她能够审时度势,
&esp;&esp;“小娘子是个妙人。”
&esp;&esp;跟她打了交道,才知道当初在市集入口处,利用人多,再引得城门守卫替她造势,便也不觉得有何奇怪之处了。
&esp;&esp;那边梁老板的腹中言语,李卉自然是不能知晓的。
&esp;&esp;虽然她只背了个背篓,披着蓑衣,但脚上穿的那双草鞋,依然让她寸步难行。
&esp;&esp;“哎——”李卉仰天长叹,平等地想念起前世每一次下雨时一定会有的雨衣、雨披,甚至出租车的好日子。
&esp;&esp;“哎哟……”突然,她脚拇指没有抠紧,还没走几步路,就摔倒在了稀泥坑中。
&esp;&esp;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一不留神,摔了个大马趴”,在此刻具象化了。
&esp;&esp;好在城门守卫处没什么人看到她的窘境,因为今日市集因为下雨关得比平时早些——不过慢着,市集关了?!
&esp;&esp;天呐,她顾不得满身泥泞,赶紧爬起来,简直是四脚并用地往市集门口奔去。
&esp;&esp;“等一下,等一下——”她边跑边喊。
&esp;&esp;城门处的守卫都认得她,李卉晃了一眼,并未发现公子幸。
&esp;&esp;她突然就觉得松了一口气,心中道了一声“还好,还好”。
&esp;&esp;三四个守卫下来,其中一个还拿了一双木屐,另一个拿着一把鱼骨伞。
&esp;&esp;看来这些东西都是给她的,李卉心中很是感动,甚至又夹杂着一丝冲动,要给市集守卫们过来买东西时,减免两钱。
&esp;&esp;不过,她最终没有说出口——理智战胜了她的冲动。
&esp;&esp;“守卫们都是吃公粮的,我们平头百姓也是交了租税,他们便有理由这样做了!”
&esp;&esp;她之前的减免是情义,如今守卫们的举手之劳则是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