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顿了顿,那老丈又道,“依你这般形状,今日又特地带了你家小娘子前来,莫非是做不了家里的主?”
&esp;&esp;牛肉锅盔民以食为天,古人诚不欺我……
&esp;&esp;这下连公子幸都不知道如何回答了,他只好摸了摸鼻头,讪讪地退到一边,李卉便只好硬着头皮上前:“老丈说哪里的话,不过是我家阿郎时常不在家中,我迫于无奈才支应家中大小事宜……依我看,不若四钱一斤,您老每日送五十斤过来长宁街夜市,到卉娘食肆,可好?”
&esp;&esp;那老丈本就可惜自家掉在地上的那些冬果梨,如今不仅有了销路,还是个长线主顾,就高兴,最后还自己降了价,每斤只按三钱五来算,如此一来便宾主尽欢。
&esp;&esp;李卉算过,每日韩国商社那边,虽然是四大木桶的量,但差不多只需要用到三十斤的梨,自家食肆中也最多用二十斤。做多了吃不完,第二日不新鲜,所以宁少勿多。这是一路在牛车上她脑子里盘算出来的定量。
&esp;&esp;谈好了之后,李卉便按十日一结的定例写进了契书,当即给了那老丈一千五百钱。月中的另外两次就后头第十一日和第二十一日时再结钱。
&esp;&esp;这样更是两下方便。
&esp;&esp;公子幸见她也没有定一半付一半,而是爽快地给了全部的钱,就有些不解:
&esp;&esp;“若是卖不出去怎么办?钱不就赔进去了吗?”
&esp;&esp;李卉暗笑,道:“这你就不懂了吧?”
&esp;&esp;回程的牛车上,她掰开了揉碎了讲了她的经营理念。
&esp;&esp;“因有韩国商社的大主顾在,只要在这里打开了销路,就不愁没有别的商社……”
&esp;&esp;意思就是,长宁街上各国商社云集,现在又是冬日,正是需要暖汤的时候。
&esp;&esp;“自己的食肆中,反倒就细水长流些好,省得树大招风,惹人嫉妒,我虽是个女娘,自认为才情并不输任何男子,但力气终归有所不逮,还是自保为上……”
&esp;&esp;听她说完这席话,不知怎的,公子幸就一直想起方才那老丈夸她的那番话。
&esp;&esp;“也是,反正是你自己的食肆,总归是你自己做主的好。”
&esp;&esp;前世她看过一本市场营销类的书,说但凡是开得下去的商铺,总归是赚的。
&esp;&esp;不管是大赚还是小赚,李卉便想从这“小赚”上慢慢图谋,总有一日会做大做强。
&esp;&esp;公子幸很是高兴,在再次出发前,爹娘又请他到家中来做客的饭桌上。
&esp;&esp;席间听爹娘自豪地提起冬果梨汤来,还说了一些感谢他的话。
&esp;&esp;他的嘴角再也压不住:
&esp;&esp;“到底是卉娘子才华卓然,能想到如此长远的地步。我不过是带了些冬果梨来当伴手礼,卉娘子的一双巧手还让它摇身一变,成了食肆中的冬季新品。也许等着河渠修成那日,我和大哥回来时,食肆又会大变样了。”
&esp;&esp;被人夸当然是高兴的,当着家人长辈的面,她只能缄默不言,连说了好几声“哪里哪里。”
&esp;&esp;当然,这一次公子幸走时,又是又吃又拿,其中有带给大哥的一份,便自然有给他的一份。
&esp;&esp;而公子幸的父母也是个懂得起的,因见自家儿子与卉娘子两家交好,也送了不少的鸡蛋过来。家中吃不完,便全都做成了卤蛋,食客们很是喜欢。
&esp;&esp;公子幸走了,冬天的寒风也更加凛冽,但李卉却从全家人的脸上看到了期待。
&esp;&esp;立了冬,冬日很快便会过去,春天便不远了,离河渠修成,大哥回来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esp;&esp;等把大哥的事情忙完,李卉便只剩下食肆和大嫂需要照顾。
&esp;&esp;冬果梨汤卖得好,食肆又有阿侪帮衬,李卉的脑袋便又闲不住,开始琢磨新菜。
&esp;&esp;有熟客常来,总说起她之前摆小摊时做的肉夹馍,可如今肉夹馍的方子是卖给了吴记食肆那边,按照约定,她不能再在食肆中售卖。
&esp;&esp;那要留住这波客人的味蕾,要做点什么呢?
&esp;&esp;李卉搜肠刮肚地想了几日。
&esp;&esp;还是那日临别席上公子幸的一番话又一次让她碰撞出了火花:
&esp;&esp;“河渠工地上每天几车几车的牛肉锅盔消耗,味道很好,修渠的人很是爱吃。”
&esp;&esp;锅盔?若是她没有理解错,便是她前世去川西的一些古镇上玩耍时,和了肉的面饼做成圆弧形状,然后放到油锅里烤。
&esp;&esp;烤熟
&esp;&esp;的锅盔,表面泛着油光,一口咬下去,酥脆的表皮和椒香的肉味,很上头。
&esp;&esp;说干就干,大哥带回来的三十斤牛肉还剩不少呢。
&esp;&esp;当然,她是先去征求了阿嫂的意见,没想到阿嫂甚至连一斤都不想留,全部让她拿去做锅盔卖。
&esp;&esp;“自家人不说这些,自打怀了小福娃,我跟着你吃了不少好东西,营养早就够了,而且你做了新吃食,几时短了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