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说着她又将阿侪替他阿哥说媒的事,说与阿嫂听;阿嫂却一个劲地问:
&esp;&esp;“是不是公子幸?”
&esp;&esp;“正是!”
&esp;&esp;答完后头那两个字,李卉便不想再提及这个话题。
&esp;&esp;少女的羞赧很容易在脸上被发现,阿嫂便道:“早说嘛,我也不会这么大周折。”
&esp;&esp;这件大事定后,阿嫂便觉得困意来袭,也不想听她说起此刻后院厨房外的院子里杀猪的形状,叫李卉扶着进了自家院子,准备睡上一觉,再起来吃暮食也不迟。
&esp;&esp;她安顿好大嫂,便又来樊娘子院中,问她要了一块猪肝。
&esp;&esp;等一罐猪肝粥上桌时,后厨的几个帮厨的大娘都想要来尝尝。
&esp;&esp;猪肝粥补铁的,孕妇后期容易缺铁性平血嘛,这是她在前世网上当网虫时,刷到的知识,如今做给阿嫂吃,正是对症。
&esp;&esp;便又有人来问她阿娘:
&esp;&esp;“你家小娘子厨艺是真好,可有真心相看呀?我这里
&esp;&esp;倒是……”
&esp;&esp;未等阿娘回答,也不等那人说完,李卉便无比清晰地道:
&esp;&esp;“多谢阿婆费心,只是,卉娘确有了心悦之人……”
&esp;&esp;熏腊肉烘香肠也算是“大户人家”啦!……
&esp;&esp;时间一晃就到了腊月中,家家户户都准备着过新年。
&esp;&esp;下了一场又一场的大雪,地里的庄稼都颗粒归了仓,全家人几乎是足不出户了,但阿娘却是最忙的一个。
&esp;&esp;仁和布庄那边,因为年节下,送来了好多的订单,有做麻鞋的,还有做各种绣工成衣的,但阿娘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李卉不去食肆时,也会过来帮忙。
&esp;&esp;有时候,她还将阿娘的织物带到食肆里,专门让阿侪送一趟。
&esp;&esp;要过年了,说是布庄里头人手紧,便不再派人上门来取货。
&esp;&esp;阿爹在家中呆了几天,却直说自己闲不住。
&esp;&esp;大风雪天的,庄户各地了无人迹,可阿爹却说这时候最好逮兔子,若往雪地里撒上一把大麦,再一竹筐下去,就可能有几只鸟雀。
&esp;&esp;李卉只觉得外头冷,食肆那边都是能不去就不去,现在万事都有阿侪。
&esp;&esp;而且自己还给他涨了工钱,从原来的一百钱涨到了一百三十钱,他便乐得把食肆当家一般看顾着。反正卤菜那些“过经过脉”的秘方,他阿卉姐姐真是一点都不藏私地教给了他。
&esp;&esp;再说了,如今阿嫂的身子越来越重,雪天路滑的,万一有个闪失,大哥回来不得活劈了她啊!
&esp;&esp;幸好如今阿嫂有了自己要忙碌的事情,那就是李卉在做专门给她吃的饭食时,会再单独再做一份,阿嫂便专门在旁边给她打下手。
&esp;&esp;有了事情做,最主要的是有钱赚,人便有了主心骨,吃和动的问题都完美解决。
&esp;&esp;每日下午她会自己过去一趟食肆,翻一翻他用结绳记事的土办法做的记账本。
&esp;&esp;自己这个做老板的,则会边看边问,顺道看看前一日的经营状况。
&esp;&esp;只要不出什么大的纰漏,她都能撒开手去让阿侪自由发挥。
&esp;&esp;阿爹则不会像她这样头脑活泛。
&esp;&esp;但慢慢地李卉也学会了接受,因为从前世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在这个家里,阿爹除了侍弄田地和去西山打猎,家中东西坏了就修补修补,再找不出为家贡献的价值,所以他想要出去,哪怕是一天下来仨瓜俩枣,也认为这一天没有虚度。
&esp;&esp;“哎,谁让大秦是个拒绝躺平的时代呢?”
&esp;&esp;阿爹每天在外头受冻,阿娘便给他用忙活完后订单里剩下的麻线,做了双麻鞋。
&esp;&esp;当然也不会太暖和,还是怪冬天太冷了,可棉花最早出现,也要最早在汉代时候的西域,现在要想保暖,便只能是往麻鞋里塞谷草。
&esp;&esp;可到底是新鞋,不管是舒适度还是保暖性都比旧鞋强太多。
&esp;&esp;当然,阿娘也给她们每人都做了一双,道是“过年都要穿新衣新鞋”。
&esp;&esp;自己家人脚的尺码,阿娘记得门儿清这倒是没啥,李卉奇怪的是,为何公子幸的脚码阿娘也记得?
&esp;&esp;“那你就小瞧你阿娘了,你忘了我是做什么的啦?”
&esp;&esp;是的,阿娘的专业毋庸置疑。
&esp;&esp;现在全家人都知道了她的心思,一开始还担心她剃头挑子一头热,但又觉得公子幸之前总是三番几次往家中跑得热络,再听她自己的“再三保证”,也间接地知晓了公子幸的心意,这才有了阿娘给他做鞋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