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得,这还不是在给她“画饼”么?
&esp;&esp;算了,想要立马解馋,只能先去买了。
&esp;&esp;可第二日起床吃朝食时,却听阿娘跟她俩道:
&esp;&esp;“春耕这么忙,你们阿爹却一早往西山去了。这也是奇了,往年春耕他从未歇过一日,今日怎么想通了?往回我无论怎么劝他都不肯……”
&esp;&esp;阿嫂看了一眼李卉,又转向阿娘:“阿娘,还能有谁?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呀!”
&esp;&esp;李卉本来一开始以为阿娘会怪她,耽误家中的农时影响收成;结果没想到画风一转,却是帮阿娘了了一桩心事,心中便陡然一松:
&esp;&esp;“没错,阿娘,就是我!”
&esp;&esp;说着便将这几日她想喝新鲜野鸽汤的想法都和盘托出,说还要再买些天麻来,益气补血,全家人都可以吃。阿娘不是古板的人,她就没有必要藏着掖着。
&esp;&esp;阿娘宠溺地道:“确实,现在这个家里,除了福娃还不会说话,也就只有你了!”
&esp;&esp;只是没想到阿爹回来时带的却是一窝“咕咕咕”叫的小乳鸽。
&esp;&esp;阿爹满脸歉意地说着原委,说这下可能真的要再养一阵子才能吃得上了。
&esp;&esp;“看到它们,我便想到了小福娃,就没下去手……”
&esp;&esp;但阿爹在其他地方倒是挺能下得去手的,其他的菌子山货捡了很多,之前布下的陷阱里也收获不少,于是这窝小鸽子便顺理成章地在鸡窝旁边安了家。
&esp;&esp;李卉一阵激动,早就忘记了天麻野鸽汤这回事,她这可是要开始驯养鸽子了呢!
&esp;&esp;以后不仅能吃肉,还能养了来送信,好处可多着呢!
&esp;&esp;人的眼光可要长远些呢,“无妨的阿爹,等把它们养大,还愁没鸽子汤喝呀!”
&esp;&esp;庆功宴郑国渠修好啦!
&esp;&esp;李卉还没等到野鸽子们长大,不过才十来天,却等来了一道举国欢庆的王书。
&esp;&esp;这天,她正在食肆中烤着肉串,一勺油淋在上头,火舌“滋啦”一声舔上来,把肉烤得外焦里嫩,力度刚好。
&esp;&esp;买肉串的是一个常来光顾的小儿,比阿侪还小些,今日出手却阔绰,吃了一串却不走,又跑到队伍后头排起,等着买第二串。
&esp;&esp;李卉出于某一种直觉,便问他手里的二十个钱哪里来的,那小孩儿似乎就等着她问呢:“我阿爹和阿兄给的啊,他们人还没到,就先把钱寄回来了。今天刚到,阿娘就准我来多买些烤串,家里还有两个妹妹,她们也要吃呢。”
&esp;&esp;“那你父兄真厉害,挣这么多钱,还这样顾家!”能随便拿一把钱给小孩儿的家庭,李卉这样的夸奖便让他很是受用。
&esp;&esp;不过小孩儿是藏不住话的,“也不是啦,咱们长宁街上的张榜文书,姐姐没看吗?贴了几日啦,上头说的,河渠修成,举国欢庆,这一年的赋税减半,渠上的军士和河工们都要陆续归家,还要给每人发放五百钱呢!”
&esp;&esp;郑国渠终于修好,这于秦国来讲,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esp;&esp;怎么庆祝都不为过,也怎样奖赏都不为过。
&esp;&esp;李卉想起来,她倒是对街上那公示墙外乌泱乌泱的人群有点印象。
&esp;&esp;只是当时她忙着赶路,就没过去仔细看。
&esp;&esp;她看向忙碌的阿侪:“阿侪,你知道这事儿了吗?你的阿兄们就要回来啦!”
&esp;&esp;阿侪手中的忙碌没有停,“知道啊,也是刚才知道。不是你给我说,让我不要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嘛!”
&esp;&esp;想着即将与父兄团聚的高兴,他努力地保持着镇定,只是问出了一个他一直都困惑不解的事情:“只是,咱们大秦,修的水渠,关他郑国何事啊?”
&esp;&esp;到底是小孩子,听了他的话,险些把李卉的一口水呛了出来。
&esp;&esp;还记得去年,秦国和韩国因为“郑国是韩国间谍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不过这倒是不关黄口小儿的事,是故阿侪不知倒也并不奇怪。
&esp;&esp;“并不是叫郑国就是郑国人啊!”李卉顺便给他科普了一番,阿侪这才“哦”了一声,不过听着语气,也似乎并不怎么关心。
&esp;&esp;眼下,所有安县的平头百姓最关心的便只有十五日后在县衙举行的庆功流水席。
&esp;&esp;不过,这顿饭真正地吃上,李卉她们还是等了小半个月。
&esp;&esp;今日是这家后生,明日是那家老丈,陆陆续续地,安县外出修渠的人都回来了。
&esp;&esp;大哥星夜兼程往回赶,福娃出了月窝没几日,他便到了家门口。
&esp;&esp;血缘真是个奇妙的东西,第二日福娃一醒,便看到旁边多了个陌生人,可她就是笑嘻嘻地要他抱。chapter1();